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著名教育家、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为代表的近 40位当代著名作家共同发起倡议 ,为西部等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募捐建立“育才图书室”。中华文学基金会积极响应这一倡议 ,于 2 0 0 4年 5月 2 0日启动为我国西部等贫困地区的孩子募捐建立“育才图书室”工程。———摘自 2 0 0 4年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迅速在互联网、手机短信、赈灾募捐活动的现场流传。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这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在网上一出现,便被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汇》2011,(11):10-10
学生要不要捐款,怎样引导学生捐款,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另一个问题恐怕更值得思考。现在很多学校都组织学生捐款,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爱心意识,但有多少学校培养过学生的募捐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说的学校募捐,是指当学校师生受重伤、患大病,而他们个人又无法支付医疗费用时,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发起的募捐活动。正是这种爱心募捐活动挽救了一个个生命,也传递了一份份真情。可是,我们在为爱心行动而感动的同时,却发现有许多现实的法律问题亟待理清:学校募捐与一般民事赠予有何区别?捐款能否挪作他  相似文献   
5.
6月11日是英女王诞辰节,澳洲的学校照例放假一天。9岁的华裔孩子泽西在做完妈妈布置的汉语家庭作业之后,便拿出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即每单2元钱的25单"爱心捐助",去左邻右舍"化缘"。泽西就读的  相似文献   
6.
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当我从网络直播视频中看到海水肆意地吞噬良田和房屋,裹挟着无数车辆和船只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村庄时,那种震惊难以形容。我想象着,在那无情的海水中,该有多少生命在痛苦地挣扎,不知不觉中心都揪紧了。自从在学校认识了一些留学生朋友后,通过不断深入的交往,我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说着哪种语言,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我开始更加关注不同的国家,尝试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有一年法国作家博马舍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演讲结束之后,他看到了校园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海报,是为这所大学的一名学生募捐的海报.原来,这名叫比尔的学生患了重病,需要一笔很大费用进行治疗,所以,同学们便张贴了海报.号召全校师生为比尔募捐.博马舍得知了详情后,立即捐了100元钱给比尔,然后便离开了那所大学.  相似文献   
8.
据《大河报》2005年1月27日报道:26日是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整一个月的日子。河南省的大型慈善系列活动也进入尾声。郑州6岁女孩韩若琦的一幅描绘美好家园的画被有关部门选中寄送安南,以表达河南百姓对海啸灾民奉献的爱心。郑州邮政信函局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将出邮资,将这份凝聚着爱心的邮件寄送给安南。6岁女孩,联合国秘书长,而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是一幅饱含童真和爱心的美术作品。对于孩子来说,描绘一幅这样的作品是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精力的。在她幼小的心目中或许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只晓得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使灾区的小朋友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9.
敬告     
白丁 《学习之友》2009,(3):46-46
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全校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涓滴归公,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言既出,躬行不贷。他的上衣缝着两个大口袋,一个装公款,一个装私款。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去募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社会募捐的关注越来越多,社会募捐等公益事业不断壮大,但与之相伴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增多,尤其是社会募捐剩余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不清晰,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法律纠纷不断增加。本文从当下热议的募捐剩余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