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泱 《出版史料》2006,(3):104-108
我的“淘书日记”淘书日记,是我淘书之余的副产品。大约五六年前,居家再次搬迁,从沪西迁往沪南老城厢,似乎予我更多与文庙“亲密接触”的机会。于是,每个周日,去文庙书市就成了一项固定的功课。徜徉旧书市场,兴致所至淘得一些中意的旧书旧刊。日积月累,竟至小山般高。然真要找寻一本书,却遍寻不着,徒生奈何,正如华君武先生一幅漫画的标题:“书到用时方恨多”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懒笔头。于是,从2000年底开始,每次将淘书所得,作一点记录,以备日后查找。这样,所记也就十分简单。如“十二月三日,淘得《诗境浅说》,俞云阶著,民国三十八年四版,…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2006,(2):34-34
一篇新闻报道不能有虚构的东西,有了虚构,就不是新闻报道了。——爱泼斯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2005),出生于波兰,1917年移居中国。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今日中国》名誉总编辑、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爱泼斯坦1931年在天津的英文京津泰晤士报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3年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结识并受其影响,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1938年主编宋庆龄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通讯》,同年在武汉参加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1939年撰写了《人民之战》一书,系统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头两年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时间抹得去伤痛,却抹不去记忆。一年前的6月13日,北京那场淅淅沥沥的雨带走了一位大师,也从此牵起了我们永久的思念。他,就是华君武,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4.
徐小鹏 《初中生》2011,(11):12-12
中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1915-2010)从小热爱漫画创作,90岁时依然热情不减。其作品富有个性,深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新读写》2011,(1):64-64
上海市大同中学创办于1912年,是首批命名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钱其琛、钱正英、严济慈等党和国家领导人,39位院士以及华君武、朱建华、陶璐娜、袁鸣等社会知名人士曾受熏于此。  相似文献   
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35-236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上海美术馆承办的“漫画一生——华君武捐赠作品展”于4月24日~5月29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相似文献   
7.
墨竹 《文化交流》2010,(7):15-17
那枝用作战斗利器挥舞一生的画笔,永远地停下了。2010年6月13日上午9点,漫画大师华君武在北京友谊医院离世。"我是杭州人,1915年出生于杭州祖庙巷。"去看2007年《漫画一生·华君武作品展》的人们,一进展厅就看见一代艺术大师向每个老乡的介绍词。  相似文献   
8.
《出版史料》2011,(1):41-41
1998年,漫画家华君武漫画展在北京举行。展出的作品从1930年到1998年共一百三十多幅。作者为这次展出写了《前言》,其中说:"漫画历来是配合革命斗争的。有的配合得较好,有的配合得不好,尤其50年代的某些政治运动中,漫画推波助澜,也负有自己的责任。我画过胡风、浦熙修、丁玲、艾青、萧乾和李滨声同志的漫画,是错误的,特此再向他们和家属表示歉意。”面对这个独特的自责《前言》,不少观众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9.
凌夫 《寻根》2011,(4):66-71
张光宇,一个一般读者感到陌生的名字,而在中国美术界,这个名字却是不朽的。从漫画界大家叶浅予、胡考、丁聪、张仃、张乐平、廖冰兄、华君武等,到蜚声今日画坛的名家袁运甫、韩美林、丁绍光,都曾受到张光宇很大的影响,得到张光宇的鼓励和栽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