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教育   4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9年11月13日“那一天,四方来回合的,便有十九筹好汉。我们在正午以前,雇了一支画舫,带着船菜,容与中流,直向虎丘而去。那开会的地点,是虎丘的张公祠……”  相似文献   
2.
现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曾于1906年在台湾的台南与蔡国琳、赵云石等一起创办了一个“南社”,它与台中的栎社、台北的瀛社一起被誉为近代“台湾三大诗社”。近些年来,有的学者望“南”生义,认为台湾“南社”是柳亚子等1909年于苏州虎丘成立的“南社”在台湾的地方性支社。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卢文芸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曾多次来信与我就台湾“南社”与大陆“南社”的关系问题进行切磋。我还以《台湾南社不是“南社”的支社》为题撰写了专文。  相似文献   
3.
文学团体南社创作的"革命文学"作品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的舆论宣传、思想启蒙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在之后保卫胜利果实的斗争中同样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一团体不仅创作了具有较强的批判力、号召力的战斗檄文,而且其中不少有识之士在辛亥革命反满反专制斗争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文学团体南社在思想战线、革命战线都与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保持了较高的同步性,激励越来越多的人为辛亥革命不断奋斗,推动近现代中国的民族民主建设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雷铁崖不仅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其从事民主革命的宣传活动中,著有相当数量的诗作.透过其诗作,我们可以感知其深厚的革命情怀和深深的忧国忧民意识.然而,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其革命作用的正常发挥.这说明,仅有革命的情怀是不够的,更需要科学的革命的理论作指导,才能避免悲观失望情绪的产生,增强革命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近代著名文学团体“南社”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因缘殊深:从振臂呼唤到以图书馆作为人生的归宿,从图书馆中吮吸养料到“反哺”公共图书馆,直至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开拓、创新,均有建树。  相似文献   
6.
居疑 《寻根》2011,(3):86-88
前时孔网上有两册旧抄本拍卖,标价其实并不高,但以所上图片影影绰绰之故,连续四次(事后查询得知)上拍而无人问津。笔者略略看出一件似是诗抄,一件为文论,语涉近代史实,感觉其中应有些意思,待第四次流拍之后,跟拍主商价要下。购品收到,视其书法、纸张,  相似文献   
7.
正张堰位于上海金山区。传说二千年前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功成身退,到此隐居,因而得名。这座江南古镇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却闻名遐迩,这里诞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南社,出生于这个小镇的白蕉更是现代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今天,吴老师带同学们游一游张堰古镇,欣赏一下白蕉和他的南社社友们的书法佳作。  相似文献   
8.
9.
南社文化名人在中国近现代编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对中国传统的编辑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使编辑出版行业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变革的助推器。南社文化名人摒弃了传统的雕版技术,努力探索新的出版技术,且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排版与印刷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生产的效率。另外,南社文化名人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新兴报业的发展,且对近代书局的发展、佛学典籍的编纂和研究以及闾里文化的编纂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距今一百年前成立的南社,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活动时间最长的社团,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独特存在。当年,它以笔为武器,高举革命文学大旗,以昂然的激情唱响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劲歌。它是民间组织,靠同仁们不言衰的激情和力量从事文学活动。它的革命文学的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操守,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南社文学现象是我们研究南社、探讨未来文学之路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