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解构中学历史评价能力的必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能力问题成了包括历史在内的诸学科的热门话题。90年代初期的《考试说明》建立了学科能力的本框架,90年代中期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形成了四个大类10个项目的“话语霸权”。90年代末期综合能力培养的讨论与实践又异军突起,相比之下,历史学科能力的讨论倒有日渐式微的趋势。这是高考的威力所在。1999年之前,面向中学的一些历史教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读史杂记》是清代学者沈豫的史学评论笔记.其文言简意赅,观点明确.其影响尽管在浩如烟海的清代史学笔记中不甚突出,且结构也较其他一般的史评著作更为随意,但却反映出作者沈豫独具人文关怀的史评旨趣以及严谨细致的治史态度.探析《读史杂记》中所折射出的作者的史评旨趣以及史评态度、方法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矛盾与冲突加剧,美国的“统一的价值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新社会史应运而生,向长期统治美国史学界的“统一性”发起冲击。新社会史家强调多元化的美国中各社会集团的特殊性,特别是族群特性。他们反对精英垄断的政治历史,努力建立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构成的“自下而上的历史”。新社会史学在史学目的、理论、方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出现很多偏差。特别是对多元化、多族群特性的过分强调,使历史学传承美利坚民族化精华、强化民族共同价值观、加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功能受到巨大损害。  相似文献   
4.
根据《三国志》卷后的陈寿“评曰”,对陈寿的政治思想进行梳理,提出在陈寿的政治思想中有较明显的复古倾向,诸葛亮的治国为其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他还是提出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的行为规范及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的思想,最后对其政治思想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涛 《广东教育》2008,(7):118-119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大规模地引用史学评论创设情境,令人耳目一新,这种类型的题目符合新课改精神,很可能成为未来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  相似文献   
6.
朱习翔 《考试周刊》2013,(34):26-27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由先秦诸子、《左传》、《国语》、《战国策》中的"君子曰"发展而来的,然而又与其不同,其内容是极其丰富与全面的,已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史评形式,为后世正史评议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船山史学对旧史学有继承,更有发展。一是体例上的创新,二在自觉地寻找历史演变的规律,三为探讨历史演变的原因。他是采用史评的方法写作历史著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也是自觉探索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及寻找历史背后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原因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苏轼晚年本想写百篇史评,却只写了十三篇。这些史评,后人评价或褒或贬,意见不一。究其原因,是苏轼把以严谨笃实为规范的史评写得恣肆纵横,富于文学色彩。苏轼这种史评风格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随机生发的论说技巧在科举考试上的成功及追捧效应对他这种技巧的强化,经学疑古风气的影响和自由表达思想内容的作文追求。  相似文献   
9.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对“求实观”的孜孜以求深刻体现在其序文、考证和史评三方面。序文声明了其“求实”宗旨;考证目的在于究“史文”之实;史评则应以史书能否“著其实”为裁量标尺。  相似文献   
10.
说新崛起的汉语语法学史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学史评学有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历史学和评述学,近20年来,汉语语法学史评学出现了三次高潮,并且形成四大特色,汉语语法学史评学的建立标志着汉语语法学正在走向成熟,但是还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史评研究有三条基本要求:求实,求真和求信,这就要求研究应该具备无私,无畏和无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