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以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例,从“救命”众包文档的重要价值切入,从开放性、去中心化、信息不对称三个维度反思众包文档在传播灾情信息中面临的问题,并从隐私保护、协作扩散、科技向善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提升众包文档在重大灾害事件中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银 《教育教学论坛》2011,(31):29-30,27
怎么写好学生的期末评语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学生对自我发展的定位和行为得失的判断,更关系到校、师、生和家长的协调关系及学校理念的落实等。笔者就如何写评语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基本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德育论认为: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基本德性。人和人的生活,就是由他自己创造的。创造性关涉人之为人的根本,是成就为人的必不可少的德性。人学范畴的创造,就是在对美好生活追寻中,不断赋予生活以新的价值和意义。创造的本质就是“给予”。离开了人学的根据,仅仅在经济技术的范畴内理解和发展人的创造性,很可能给生活带来灾难。教育要正确理解和敞开人的创造性。要重构当今“反创造”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4.
"把支部建在连上",把工作落实到项目部。从严治党履行主体责任,引导职工向上向善,创先争优,带出了一支奇兵铁军,进军工厂矿,走出国门承揽生意,"质朴厚重、敢为人先"的四公司特色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速补钙"。——星眼管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公司党委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给铁兵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通过将传承和创新有机  相似文献   
5.
吴奇 《师道》2016,(4):50-51
释迦牟尼是人,是觉者,是圣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世人尊称佛祖。其教育宗旨普度众生,劝人向善,其教育对象无类无别,其教育智慧更是无上、甚深、微妙。平常心,为师者最应拥有"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理想人格模式即大舜模式。大舜模式的内容包括:自求不懈的坚毅品质,与他人相处的完美方式以及对外在物质的拒斥态度。  相似文献   
7.
哈代的悲剧小说《卡斯特桥市长》描绘了亨察德与其对手法弗雷在商业、政治和爱情上的生死竞争,以亨察德的惨败为结局。两人的商业竞争集中体现了哈代的哲学思想——社会进化向善论。  相似文献   
8.
儒家倡导的“文道统一”观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一直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师的思维方式。 孔子评论文艺,兼顾“文”与“质”。他评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而他评论《武》,则谓:“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孔子对作品追求的是“尽美”“尽善”,希望能达到艺术的美和思想的善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师》2011,(2):F0004-F0004
<正>沐春秋古韵,承毗陵雄风。始建于1975年的湖塘桥中心小学,坐落在具有"儒风蔚然,人才辈出"美誉的常州武进,2007年改为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集团现有南、北、清英、花园、周家巷、何留、大坝七个校区,占地面积301亩,建筑总面积十三余万平方米。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走进她,你将会感受到——这是一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11,(9):38-38
如果以保证捐款发挥最大效益为借13来剥夺慈善机构运用善款的权利,中国的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就会永远长不大。最近我在新浪与腾讯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出乎意料地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我写道,善真的有善报吗7如何证明7耶鲁大学与加州大学的一项题为“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的研究.随机抽取77000人进行9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乐于助人者预期寿命显著延长,损人利己者死亡率要比正常人高出15倍。这是我上微博以来最火的一条,收到的评论达几千条,转发后看到的人约有十多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