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1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汉至明清,朝野"封建"评议此起彼伏,成为古代政论的重要一支.与此相并行,史家也记载封建故实,如<礼记·王制>多述封建之制;再如东汉班固(32-92年)撰<白虎通义>,涉及古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方面,"封建"是其考订的重要内容,所列"天子为爵称"、"制爵五等三等之异"、"天子诸侯爵称之异"、"封诸侯"、"封诸侯制土之等"、"封诸侯亲贤之义"、"夏封诸侯"、"建国"等目,皆关涉封建制度①;又如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设<封建部>五部,博引此前类书及<周礼>、<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诸古籍,列"(叙)封建"、"爵"、"异姓王封"、"公封"、"侯封"、"伯封"、"子封"、"男封"、"同姓封"、"外戚封"、"以公相封"、"功臣封"、"德行封"、"讨乱定策封"、"奉使封"、"尊贤继绝封"、"死王事子孙封"、"异域降封"、"杂恩泽封"、"杂名号封"、"宦者封"、"逊让"、"诛贬"等专目,陈述"封建"界说及历代各种"封建"状态②.而关于封建最为系统、翔实的记述,则见于典章制度的渊薮--<文献通考>及其几种续编的<封建考>.  相似文献   
2.
试论西周的档案管理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非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西周在档案管理官员的设置、职能分工及其协调、专职官员与职事人员的配备以及档案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西周王室所积累的档案资料,为周王室治理国家、制定政策、编制财政计划、提供司法凭证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依据,为治理国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明洁的女性情爱这个视角对《诗经》进行浅析。《诗经》的女性情爱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明净、清洁。这种现象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那就是上古母系氏族遗风与周礼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周礼》与《礼记》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旨在尊老的养老礼、乡饮酒礼、射礼 ,也记载了政府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解决老人们日常生活困难的诸多政策。西周的尊老养老礼仪与制度是中华民族尊老养老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人们说话写文章常提到"五湖四海",但它们究竟在哪里呢? 先秦古籍中就有关于"五湖"的提法,五湖指吴越地区太湖附近的五个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 "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就是太湖.  相似文献   
6.
零点的牵挂     
周礼 《家长》2011,(1):44-44
前些日子的一个周末,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碰巧遇到几个要好的朋友,他们拉着我一起去吃晚饭。想到是周末,又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于是,我就随他们一同去了。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代是由于“周”解体而面临世界观的危机。即依靠“周”所维系的人和天、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由于“周礼”的崩解,而普遍地受到怀疑,甚或发生动摇。因此,先秦诸子面临当时的化危机,重新思考宇宙人生的各种关系。企图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前的<周礼>学研究在文字解诂、音义注疏、文献辨伪、有关名物制度的考证及对前人学术成果的总结、整理与评判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诸多微观研究成果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由于理论视野狭窄,研究方法缺乏创新,该阶段的<周礼>学研究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关于<周礼>一书的真伪、作者和著作时代等基本问题长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到相关问题的可信度,同时也使得该书的史料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同时,由于缺乏对该书主体思想等一系列问题作宏观的理论分析,制约着<周礼>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周代以礼治国的主要思想内涵,《诗经·大雅·卷阿》道破其中奥秘:"有孝有德。"即周礼是从祖孝先王,发展出礼制亲亲尊尊的等级建构,天子、诸侯、大夫等各个阶层等级分明;又从敬天有德保民,为这种等级建构提供了一种正当性的根据,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这样的理论构建,其目的正是为当时的西周统治服务。然而,周人"有孝有德"礼治思想指导下的政治实践,到春秋时期却面临着两重困境:第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一词先秦时期已见,如《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从古至今,“礼仪”二字经常一起使用,似乎“礼”就是“仪”,“仪”相当于“礼”。其实“礼”与“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