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传媒安身立命之本;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准则.然而,道理是道理,虚假不实新闻却不时见诸报端,见于屏幕,闻于电台,这给受众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其影响往往泼水难收.  相似文献   
2.
段鹏  吴荻 《青年记者》2016,(9):22-23
一名新闻工作者,其优秀的工作能力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尽相同的答案.在媒介融合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下探讨这个问题,答案愈发显得千头万绪.也许有人说,一名新闻工作者优秀的工作能力体现在秉持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这个回答当然没错,但是仅仅这三点作为新闻媒体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职业规范,显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3.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一个人看待自己行为和评价他人行为的基本准则。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正确的荣辱观念。但人的荣辱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逐步形成的。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忠根 《文教资料》2007,(16):64-65
实践教学目标设计在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先导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强化目标意识,坚持学生主体,解决是谁在实践的问题;坚持能力本位,解决实践的方向问题;坚持目标优化,解决怎样实践的问题;坚持智慧提升,解决如何实践得更好的问题。这是高职实践教学目标设计应当把握的四个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了突破和创新,通过对新基本准则在会计要素的定义上进行比较分析,阐述新准则顽发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用人标准,一直把德才兼备作为选用干部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德才兼备原则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是新时期选拔使用干部应把握的基本准则.坚持突出实绩的原则应做到。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王恩哥院士在《一种做物理的品味》一文中,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经历,提出了培养一种做物理的品味对于一流物理学家的重要性,总结出对研究成果定位的基本准则。本文对大学德育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启示是:每一位德育教师都应该在科学化、精致化理念的指导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春蚕红烛的热情投身事业,努力培养一种做学生工作的品味,争做一名一流的德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8月间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的报道,认为我国一些主流媒体在对骚乱的新闻价值估量、对骚乱性质的判断、对英国政府采取措施的理解等三方面均存在过强的主观色彩。文章指出:实际宣传中,敌、我、友的关系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等等,是非常复杂的,用何种方式处理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需要经验和分析能力,不能停留在黑白分明的水平上,满足于简单的政治喧嚣。  相似文献   
9.
张勇 《广东教育》2005,(6):62-63
澳大利亚是个讲诚信的社会,不让虚假有立足之地。诚信,是澳大利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他们做人的基本准则。这是我在澳大利亚学习考察一年的最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手工艺制作、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虽然在观念、方法、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都是“创造人造物”,大致可以在“造物”(包括符号体系)的意义上进行理解。当代设计就无法用“造物”来指称,原因不仅是所造已非“物”(不是指负载于物质的情感、精神、体验等,而是指设计物质料的表面形式已经与功能分离,人们看不到原来意义上的形式),对“造”也提出了生态要求、抒情要求、体验要求、道德要求,等等。因此,我们用一个动词性的“生”字来替换“造”,用一个名词性的“生”字来替换“物”.即“生生”。它体现了当代设计本体与方法的统一,是设计创造的核心概念和设计批评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