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10月8日凌晨美国向阿富汗实施空中打击,至10月11日已经整整4天过去了,在这4天中除了紧张备战的美国、迎战的阿富汗、密切观注局势进展的各国政府,最忙的恐怕要数拼抢新闻的媒体了,从网络到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在密切关注形势,迅速做出反应:战争的开始时间、空袭规模、导弹战机的性能、各国的态度、塔利班的反应、拉登的录像、伤亡情况、空袭的利弊、胜算几何等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科技》2006,(11):22-25
早在2005年11月,英国官方就宣称打算在美军撤出阿富汗后,组建一支旨在清剿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残余的多国联合部队,即于2006年春天向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输送2000名士兵以及“阿帕奇”直升机,作为以英军为首的北约部队的先头部队。此外,英国打算明年再向阿富汗派出2000名士兵,这样,驻阿英军总数将达4800名左右。接下来让我们全方位了解一下驻阿英军的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3.
在8月份为期3周的谈判后,于7月底在阿富汗被绑架的23名韩国人(已有2名人质被杀害)中的21名仍然被塔利班扣留。塔利班要求释放被现在阿富汗政府囚禁的塔利班战俘来交换这些人质。这些人质中有18名妇女,5名男子,他们都是为遭受战争蹂躏地区的受害者们提供医疗和其它无偿帮助的教会志愿者。绑架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已经禁止韩国公民去阿富汗旅行。  相似文献   
4.
外刊概要     
《图书馆学研究》2015,(4):10-11
1政治家们对杀戮视而不见【英】《经济学人》2015年1月17日~23日激进分子于清晨包围了位于尼日利亚巴格地区的村庄,等待无辜平民的是一场血腥杀戮。国际特赦组织称,多达2000人被杀害,这也许是"博科圣地"所发动的袭击中最为血腥的一次。诸如此类的暴行在巴格地区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截至目前,"圣战"组织已经占领尼日利亚东北部大部分领土。然而,尼日利亚的统治者们对这场袭击漠不关心。《查理周刊》事件发生后,古德勒  相似文献   
5.
多年前在喀布尔,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阿富汗塔利班的存在.2004年6月10日凌晨,中铁建十四局在阿富汗北部城市昆都士附近的一个公路项目营地遭袭,导致11名中国工人死亡,4人重伤.我当时是新华社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分社首席记者.为增援报道,我于12日乘飞机抵达喀布尔,踏上了战乱频频的阿富汗土地.那时,我住在喀布尔一家中国人开的只有10多间客房的小旅馆里.旅馆24小时都有手持步枪的两名保安守门,感觉比较安全.但就在完成报道任务即将返回伊斯兰堡的前一天晚上,我在旅馆突然听到爆炸声,后来听说那是塔利班武装分子从附近山上向美国大使馆发射火箭弹,但没有命中目标,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6.
7.
正在2014年全世界278名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中,有一个女孩,名叫马拉拉,年仅16岁。一个16岁女孩,怎么会获得这样的殊荣?马拉拉的全名叫马拉拉·尤萨夫·扎伊,生长在巴基斯坦的一个开明家庭,父亲是一位教育家。2009年,巴基斯坦的塔利班组织在所控制的斯瓦特地区,颁布极端的法律,不允许女人接受教育。他们捣毁了150所学校,许多女孩子不能上学,甚至不敢去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8.
陈建水 《世界文化》2014,(12):11-14
<正>为了抵制塔利班不让女性接受教育的规定,2009年12岁时开始通过互联网以"日记"的形式,将塔利班统治下的真实生活告诉外界。2012年遭枪击大难不死。康复后,继续致力于推动能够让妇女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2013年荣登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并被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之一,同年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发表演讲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10,(7):104-107
《拆弹部队》或许源自现实,但对于美国驻阿富汗拆弹工程兵乔舒亚&#183;里克特而言,他在阿富汗南部眼下经历的现实或许比影片更加残酷,塔利班制作炸弹的水准更令他们“佩服”。  相似文献   
10.
张毅 《百科知识》2013,(4):37-39
"我有受教育的权利,我有玩乐的权利,我有唱歌的权利,我有逛商场的权利,我有大声说话的权利。"——马拉拉马拉拉,巴基斯坦一名普通的14岁女学生,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敬仰,2012年,联合国专门以她的名字设立了"马拉拉日",美国《时代》杂志也把其评为仅次于奥巴马的2012年度第二大人物。正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