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赵大旺 《家教指南》2023,(1):141-148
向达第二次赴敦煌考察获得胡适在美国募得捐款的资助,向达将这笔捐款交给考察团集体使用。考察结束后,向达由于与“中研院”及傅斯年产生矛盾,将所领“中研院”款项全部退回,夏鼐为弥补其经济上的损失,将向达所获“美国捐款”退还给向达。此外,“中研院”总务处和向达之间关于向达返程旅费的报销问题也产生了分歧,“中研院”认为向达从夏鼐手中领取的旅费属于“中研院”经费,应向“中研院”报销;而向达坚持认为这笔钱出于胡适所募得的“美国捐款”,因此拒绝向“中研院”报销。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为纪念夏鼐诞辰101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于2011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推出《夏鼐日记》。考古学家夏鼐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1972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钺,引起考古学界和技术史界的浓厚兴趣。围绕这件中国冶铁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物,学者们展开了诸多讨论,争议的主要焦点在于其使用的铁究竟是来自陨铁还是人工冶炼。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对人工冶炼说持怀疑态度,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研究的尝试,最终将任务交给了材料学专家柯俊先生领导的研究人员。柯俊先生带领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以实验数据和科学分析为这件学术公案的定案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闫丽 《家教指南》2023,(1):149-158
1943—1945年,夏鼐受“中央研究院”委派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他在考古发掘、田野记载和文物保存方面利用科学的方法,是中国学者在西北地区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活动。考察期间,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方民情,夏鼐屡次有效解决,极大地推动考察团顺利进行。考察所获汉简、碑刻、随葬品等文物为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宋希于 《中国文化》2013,(2):236-237
日记这种体裁是极有趣的。那些原本写给自我的赤裸裸解剖,却往往成为后人洞察往事的镜子,不经意间蕴藏了还原历史真实的机遇。在十卷本的大部头《夏鼐日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中,不乏时代转变中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写照,夏鼐本人的治学方法和刻苦精神也闪烁其间,这些都是读者可留意的地方。其间偶尔会读到学林逸闻趣事,笔者往往录出与朋友同樂,比如下面这一则。这是夏鼐1937年4月1日的日记,抄其中最紧要的一大段在这里:傍晚至李先生处,约他明天到大学学院参观博物馆,曾、俞二女士皆在座,坐到夜深12时许始散。他们所谈的,几可作《儒林外史》读。俞女士很健谈,说有一次在德国,数个人一同游湖,有人套《儒林外史》的句法,说"赵元任雍容大雅","徐志摩文采风流","陈寅恪呆头呆脑","罗志希怪模怪样"。俞大维有一次请客,  相似文献   
6.
宋廣波 《中国文化》2011,(2):147-164
夏鼐先生(1910-1985)的《日记》始于1931年1月1日,止于1985年6月17日,前后历时五十余年。除1966年9月至1970年中辍外,整体上是完整的。日前,该《日记》经王世民研究员及夏先生四位子女(夏素琴女士、夏正暄、正楷、正炎先生)耗十年心血整理完成,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真腊风土记校注》是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对元人周达观所作的《真腊风土记》一书及其各中外研究本进行对比、考证后所作的一个补充完善本。着眼于夏鼐对《真腊风土记》一书所进行的的校勘、注释工作,本人从古籍整理的角度出发,对其原文以外的文献学部分进行归纳、总结,进而一窥夏鼐先生独到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记得前些年,上海曾经出版过陈左高先生的《中国日记略史》一书。现在我想,如果陈先生要修订这部书,或者今后有别人再写中国日记史的话,那么,2011年的7月是肯定应该大写一笔的。因为,就在这个火热的月份,京沪两地分别出版了分量特别厚重、学术价值特别高的两部日记巨著——《王伯祥日记》和《夏鼐日记》。  相似文献   
9.
记得前些年,上海曾经出版过陈左高先生的《中国日记略史》一书。现在我想,如果陈先生要修订这部书,或者今后有别人再写中国日记史的话,那么,2011年的7月是肯定应该大写一笔的。因为,就在这个火热的月份,京沪两地分别出版了分量特别厚重、学术价值特别高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2011,(2):165-200
说明:夏鼐先生的日记,起始于1931年元旦,终止于1985年6月17日,即去世前两天。经认真整理,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0卷440万字(包括生平事迹年表、交往人物索引)。现选刊其中代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职务前后的日记,因篇幅所限稍作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