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景芝 《红领巾》2005,(4):100-102
英汉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字、词、表达等方面和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藐视女性的社会身份、贬抑女性自身价值、男尊女卑、厚男薄女等方面.从语言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女性生存状态,透视其中的性别歧视,加深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妇女在一个社会中的地位如何,这是观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古代环地中海文明民族来说,出人意料的是,具有高度民主制度的希腊,其妇女地位较低;尚武好战的罗马人的妇女地位较高;而专制统治延续了三千年之久的埃及,其妇女地位最高。这一历史现象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简·奥斯丁笔下的女主人公诸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曼斯菲尔德花园>中的范尼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认为简·奥斯丁是个具有浓厚"灰姑娘"情结的作家.奥斯丁善用灰姑娘故事来处理人物的婚姻爱情,旨在提高19世纪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是奥斯丁强烈的道德观与教育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商代妇女的地位、身份和价值观完全不同于周代及其之后的时代。商代妇女可以直接参与商王朝的政治军事占卜等军国大事,在商王朝担任各种重要职务,甚至率军出征,此即后来周人所指责的“牝鸡之晨”现象。而周代妇女的身份、地位是低下的,在家族中妇女无权无势无地位,在政治权力上更是为周代礼仪制度摈之于大门之外,此即周人所倡言的“牝鸡无晨”观。殷人“牝鸡之晨”型妇女价值观近于“罗马型”,周人“牝鸡无晨”型近于“希腊型”。殷人妇女价值观及其习俗观念在周代的殷墟文化圈中产生过一定时间的影响,而周人妇女价值观则通过儒家的传递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婚姻制度在太平天国颁发的一系列政策和法令中占有突出地位,反映了农民阶级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诉求。其中关于妇女地位的政策体现了其独特的理念,被史学家赞为妇女“解放”政策,但是,政策的践行却体现了封建的旧式回归,妇女地位的提高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6.
商周两代妇女的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对于周代而言,商代妇女的地位较高且较为活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代母权制遗风的影响及商周生产方式的差异.相对于农业民族的周代来说,商代游牧民族的风尚对妇女的地位与作用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妇女地位与社会政治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妇女地位是不公平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效率的。关注妇女地位时,应看到与其相依存的社会政治制度。妇女应扎根其自然性别特征,同时努力突破各种制度限制,才能最有效的提升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汉代妇女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较之以后的宋元明清等朝代要高一些,因为自宋朝理学兴起以后,妇女所受的约束大大增加.汉代人们对女人再嫁这种现象,也不会像宋代理学兴起之后那样认为是大逆不道.所以,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就更具悲剧色彩.为了爱情的忠贞,宁可“举身赴清池”也不愿嫁入豪门,正是这坚贞不渝的爱情,使一千多年以后的我们被深深的打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樟林碑刻资料的考察,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樟林社区无论在经济发展、社区聚落变迁,还是在民间信仰、妇女的地位和观念上,均呈现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肖静萍 《中学文科》2007,(8):113-113
《祝福》《边城》《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祥林嫂,翠翠,水生嫂不仅是文学作品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更是各个时代中女性的代表,反映了不同社会时期中女性的生活命运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