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6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颖 《宣武教育》2006,(1):35-38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该走向何方?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更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去除种种标新立异的概念说法,种种华而不实的辞藻句子,我想《学记》中“导而弗牵,开而弗达”这八个字可以作为答案。这就是说,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开启一扇语文学习的大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相似文献   
2.
方立新 《教育》2007,(5S):18-18
2006年11月20日,温家宝总理与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座谈,其中令总理“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等。其中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时逊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这五条教学原则,至今对语文教学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成人教育正处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关键时刻,集约型经济飞速发展,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为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借鉴《学记》中的教育思想,进行成人教育创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余人 《出版广角》2016,(9):82-83
《北大问学记》写肖东发老师“在北大拜师、求学、读书、写书、教学的轨迹和心得”.肖老师一生“爱书、爱校、爱学生”.肖老师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根本的还是要抓教育、抓出版、抓阅读”.做教育、做出版、做阅读推广,正是肖老师一以贯之的人生理想与思想信念.  相似文献   
6.
学记》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许多教育思想历久弥新,特别是其中的主体教学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记>之论教师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学的典范,在系统论述教学原则、方法的同时,对为师之道的阐述更是精辟。本文主要从教师的地位、作用,对教师的要求及师生关系三方面对其进行概括,进而反思当代教师应“以何为师”。  相似文献   
8.
沐阳上学记     
萧萍 《家庭教育》2011,(1):84-85
沐阳讲述 我是李沐阳。这就是我。 这是我睡觉的样子,这是我喝水的样子,这是我写作业的样子。 这是我喝中药的样子,这是我装成吸血鬼的样子。 这是我从楼梯上跳下来的样子,这是我和爸爸打来打去的样子……这是我走在路上的样子。有时候我走得东倒西歪,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教学》2007,(10):48-49
在本文中,我们以课堂观察和实践为基础,探讨了以学生为本使用记录本的思想。虽然这样的记录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整理和维护,但是它能带给学生和老师丰厚的回报。  相似文献   
10.
学记》中写道:“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看来,积极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紧扣“生本教育”的理念,把握好“导”“扶”“放”的“度”,才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