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建林 《档案天地》2004,(4):38-39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家王朝的明争暗斗主要指蒋介石与宋子之间的恩怨纠葛。宋子和蒋介石是郎舅之亲。在蒋介石统治中国的20几年中,宋子出任过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等职,是蒋家王朝的重臣,被称为蒋介石的“输血机器”:但由于蒋、宋二人出身、经历和性格爱好上的差异,在“剿共”、“抗日”、“亲美”等问题上的差异,两人经常是政见相左,态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佚名 《湖北档案》2005,(10):47-47
1946年12月24日,在北平(今北京)发生了驻华美军士兵皮尔逊强奸北大女生沈崇的案件。蒋介石深知这一案件非同小可,处理结果事关重大。于是,派出夫人宋美龄亲自出马,欲顺利平息此案,而宋美龄也施展了浑身解数。陈廷一所著的《宋美龄传》中对第一夫人这次精彩表演有如下描述:一天晚上,宋美龄乘一辆乌黑发亮的雪佛莱轿车,驶入了金陵女子大学。不久前,沈崇刚从北平被接到了这里。在校董务室里,她专访了受难者沈崇同学。“你是沈崇姑娘吗?”宋美龄问。沈崇点点头,未说话就失声痛哭起来。宋美龄掏出雪白的手帕替姑娘揩着泪水,同时安慰着对方:“姑娘…  相似文献   
4.
1942年2月,为寻求中印合作以及调解英、印分歧,蒋介石夫妇出访印度。这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首脑首次出访并参与国际事务。蒋请求印方对于途经印度的盟国援华物资全力帮助;与印度总督和英军司令讨论了中印军事合作问题;会晤了圣雄甘地。蒋指望通过自己影响国大党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愿望终未达成。宋美龄向印度妇女介绍了中国妇女抗战的情况。对这次蒋宋的印度之行,美国深切关注,英国反应强烈,英国政府表示绝不会接受蒋介石所建议的调停,蒋介石调停英、印关系的努力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5.
宋美龄是20世纪中国政坛风云人物之一,在抗日期间为中国争取到国际社会大量军事援助和支持,大大缓解了战争压力。同时,她还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宣传中国抗日,频频出席各种集会演讲宣传抗战。  相似文献   
6.
微微 《档案时空》2015,(7):21-25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举足轻重的洋顾问——端纳.虽然他的一生亲历中国许多重大事件,且政绩昭著,但其留给后人的资料却是凤毛麟角,以至于一提起端纳,今天的中国人马上想到的是电影《西安事变》里,陪同宋美龄去西安解救蒋介石的镜头.其它关于端纳在中国生活了大半生的事迹,则如雾里看花,不甚了了.端纳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生前在大陆曾担任过两个慈善职务,但都是在他的家乡奉化。一是武岭中学的名誉校长;另一个是奉化县孤儿院名誉董事长(宋美龄任名誉院长)。蒋母去世前有遗言:“所遗家产一半自办义务学校,教授乡里子弟之因贫失学者。”1925年,蒋介石将溪口原有的三所小学合并为完全小学,用自家丰镐房前的老店屋作为校舍。1929年,他又筹资建武岭学校,选调优秀教师,自任校长。  相似文献   
8.
胡娟  张志春 《兰台世界》2007,(12S):59-60
宋美龄是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土壤中产生的一个中西合璧式的人物,中西方文化在她身上均有所体现,她时而表现出中国文化情结,时而又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目前我们看到国内外学术界对她的研究多停留在历史及政治上,而服饰,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宋美龄西方文化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统一,折射出了中西服饰文化观念的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师永刚,生于1969年12月,曾从军15载,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执行主编.他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人:诗人、小说家、杂志主编、图书策划人.  相似文献   
10.
环球 《兰台内外》2015,(1):25-26
1948年末,宋美龄为了挽救国民党政府,再度踏上了赴美求援之路。但是,只可惜时任总统杜鲁门为她准备的不是一条红地毯,而是一条冷板凳。宋美龄只好改弦更张,转到幕后,指挥一批从蒋介石那里领取薪金的代理人,组成了美国"院外援华集团",进行给国民党政府"输血"的活动。在美国至今还可以看到"院外援华集团"的影子,他们无孔不入地在美国"政治市场"发动金钱攻势,笼络、收买政客、传媒和各界人士使其影响美国的对台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