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渝东南与鄂西北民歌有许多相似处,这与其山川地理及人文有紧密的关联。巴楚之南与巴楚之北各处四省交界处,其间千山万水阻隔,距离遥远,但民歌中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方位、神秘葬俗所包含的巫术与宗教意蕴相同或相近,风水龙脉观念与人们头脑中的吉凶祸福观念紧密相关。二地同受巴楚文化浸润和渗透,民众思想、感情、思维、生活、风俗习惯等相融,有许多因子在其中遗传和更新,陕豫川鄂、湘鄂渝黔或陕豫川湘鄂渝黔七省联合开发、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避免人为的、地区割裂所带来的文化缺失、旅游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3.
4.
黄悦 《报林求索》2012,(12):38-39
<正>新疆棉花连续20年实现棉花面积、单产、总产和调出量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世界棉花形势看中国、中国棉花市场看新疆"的格局。金秋时节,新疆大地正是棉花丰收之际。今年新疆棉花总产量达到318万吨,同比增长9.7%,连续20年实现棉花面积、单产、总产和调出量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世界棉花形势看中国、中国棉花市场看新疆"的格局。随着新疆棉花采摘进入尾声,大批摘棉工在寒风中踏上返乡旅途,而棉花运输态势却暖意喜人。今年1至9月份,新疆铁路部门已累计运输棉花298.9万吨,日均装车达到223车,较去年同期增长57%。  相似文献   
5.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Ms6.8地震,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发生了7次Mw5以上的中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本文求算了Ms6.8主震及其序列中主震和中强余震共同在后续中强余震(7次Mw5.0以上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考虑到震中定位的误差,分几种情况分别讨论了此次Ms6.8主震及其中强余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了Ms6.8地震序列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断层类型的关系及其静态应力触发模型作用的延迟时间和空间范围。认为采用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的震源机制解、矩心深度和新疆震中定位结果较合理,由此得到的7次中强余震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的区域。综合分析表明,巴楚—伽师Ms6.8主震对后续中强余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而中强余震之间的触发作用不显著。但由于目前震源定位精度的限制,不能肯定序列中7次中强余震是完全受Ms6.8主震触发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储、盖的基本特征与构造样式及流体性质的不同,将巴楚凸起南缘主要划分为石炭系断背斜(背斜)油藏组合、石炭系断背斜气藏组合和下奥陶统潜山背斜油气藏3类已知与志留系断背斜(背斜)油藏组合、石炭系断鼻油气藏组合、志留系断背斜(断鼻)油气藏组合3类预测等6类有利油气藏组合。通过已知油气藏组合特征分析,认为构造演化、储层发育特征与烃源岩演化的差异性控制了戍藏组合的类型与分布。其中东部发育以寒武系为气源的石炭系、下奥陶统气藏组合为主,西部发育以寒武系、石炭系为油气源的石炭系、志留系油气藏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学术专著《我看香草美人——对屈原的精神分析》的一章,探寻楚辞形成的深层原因。战国时期巴楚共处,形成了屈原的"双重血统",楚辞里充满了大量的巴风与巫风。楚辞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楚调",也不能在个别的古歌里找它的渊源;它是"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一定的心理倾向"。于是,下里巴人的"旋风"成就了楚辞;楚辞也提升了下里巴人。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这就是楚辞。  相似文献   
8.
秭归县职教中心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办成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共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15800人,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1950人,目前在籍学生达8300多人,有人称之为三峡库区的“职教航母”。学校的快速发展,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秭归县职教中心也因此同高峡平湖风光、三峡大坝雄  相似文献   
9.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对轮古东地区石炭系巴楚组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在研究区识别出了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若干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层序的演化以及层序格架内砂体的分布,预测了砂体尖灭线的可能位置。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地区在古代,处于“巴楚交错地段”,巴楚两种文化于此交融、混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似巴似楚,亦巴亦楚”的“第三种文化”,文化界称之为“巴楚文化”。同时,这一地区又位于长江这条经济开发带和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五岭这条“文化沉积带”的十字路口,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三峡地区特有的文化特点。从分析三峡地区的民俗入手,阐释了文化本身的多元复合性,总结了三峡文化的本质特点,以利于更好地开发和建设新巴东,建设大三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