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珂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6(5):128-129,133
河南大学图书馆藏《怡古堂文钞》一书是常茂徕所著,除尺牍和为他人所作之传记外,对开封与登封古迹亦有所介绍与考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文钞的价值还在于订正史志之错误、补史志之阙。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进行从教育思想到教学理念、从教学手段到教学方法、从教育体制到教学模式的深层变革,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银川唐徕回民中学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人才观和价值观、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逐步向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本文谈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徕卡ADS100数字航摄仪的基本情况,结合实际生产项目对ADS100的空三加密情况进行了研究,对ADS100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近世古学派中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由他及其后学太宰春台(1680—1747)和海保青陵(1755—1817)的学术体系发展而成的“徂徕学”(本文特指“徂徕派经世哲学”),一直被部分日本学者视为日本近代政治原则的发现者,是日本自生的、与以往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间没有本质和必然联系的早期近代化学说。即便不情愿地承认二者之间有所牵涉,其程度也不过是“轻微的提示”而已。然而,徂徕及其后学本身,却从未忌言事实。正是通过对苟&;#183;韩著作的再诠释和大量征引,该学派才逐渐建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社会的实践和改造。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诸子学说中法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商君书》,包含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和谐观,其中的合理成分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宁夏回族自冶区,有一位融学生亲切地称为“雷妈妈”的教师。多年来以一腔浓浓的师情母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新时期园丁之歌,她就是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英语教师雷俊仙。  相似文献   
7.
党怀英是金朝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生于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奉符南城人。大定三年党怀英取东府魁,后隐居徂徕山下,自号"竹溪",大定十年后,历任城阳军判、新泰令、国史院编修、翰林修撰、待制、直学士、学士等职。泰和三年致仕,遂退隐故乡泰安,于大安二年九月十八日终老泰山。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儒学思想对日本思想史影响深远。然而,日本的学者在吸收了中国的儒学思想后并没有全盘接受。“内圣外王”论是中国儒学思想的代表观点之一,日本的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理解和演绎。  相似文献   
9.
以徂徕学为代表的经世理论体系,是发生于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由古学派思想家荻生徂徕及其弟子所创建的思想流派。"尽废宋儒注脚"的学术宗旨,现实上植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需求,理论上来源于中国先秦的实务主义,方法上体现为人性还原为人情、仁论转化为礼论、天论下凡为人论的实用理性,坐标上展开于从先天推定到后天是认、从价值判断到事实判断、从内在标准到外在标准、从自然因应到人事作为等转移过程。作为一贯始终的哲学,化道为术,帮助日本学界实现了从道理到物理、从前近代到近现代的理论蜕变,为明治的成功实践积蓄了内生的思想资源,也为转型迟滞的东亚邻国提供了教训式镜鉴。然而,后现代的困惑,使"第一哲学"的思考再度走向前台;而体用不二、性相一如的世界观,或将被重新赋予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概念。在历史上,中国唐代的韩愈率先明确提出了从尧传之孟子的传承谱系,承认道统由帝王向师儒的转移,以之抵抗老之家。时隔一千年,日本江户时代的荻生租徕在承认道统从尧至孔子一脉相承的同时,却对先王之道和儒家之道严加区分,否认孟子是先王学说的继承人,批判宋儒的学说观点,力图对传统的道统学说进行重建,恢复先王之道的治国天平下的政治性。通过韩愈和徂徕关于道统学说的比较研究,可以明白中国儒家学说在日本的流转、影响和日本儒学在批判、继承中国儒学基础上的独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