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逻辑观视域中的“逻辑学科”应该包含3个层面,其一是逻辑本体学科,又可称之为对象逻辑,它是以演绎逻辑为核心,同时包容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的逻辑学科群;其二是研究对象逻辑基本问题或哲学问题的元逻辑学科;其三是对对象逻辑原理进行系统性推广和运用的应用逻辑学科。从对象逻辑到应用逻辑,其间的桥梁是逻辑科学方法论学科,包括演绎逻辑科学方法论、归纳逻辑科学方法论以及辩证逻辑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科学逻辑”是当代应用逻辑学科群的重要分支学科。我国科学逻辑的系统性研究肇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逻辑问题大讨论,80年代初得以全面启动。我国科学逻辑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在其全面启动之初,即确立了在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维持必要的张力、探索逻辑与历史在科学发现、检验与发展中的对立互补机理的研究纲领,并取得了一系列与国际学界发展趋势相合拍的重要成果;近年则将研究重心逐步转移到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维持必要的张力、探索科学与人文在科学活动中之互动的逻辑机制上来,并呈现出跨学科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主要采用两种思路,分别为"顺推法"和"逆推法"。"顺推法"模式遵循的是学科逻辑,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重组或重构现有学科理论知识,创建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弊端在于忽视了对社会需求的分析。"逆推法"模式基于应用逻辑,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但这种模式,容易落入"为应用而应用"的俗套。唯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知识传授与社会需求的统一,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高中版数学新教材选修内容中增加了简易逻辑的知识,虽然增加的内容不多,但要透彻理解并正确地应用逻辑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并非易事,这给未系统学过逻辑、特别是数理逻辑知识的中学数学教师带来困难,本文试从开语句、真值集入手较系统地介绍一些逻辑知识,并借此澄清某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5.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亟需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提供战略支撑。应用研究型大学聚焦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导向的科学研究和区域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交汇功能。东莞理工学院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布局,持续强化办学顶层设计的前瞻谋划,在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布局建设特色化学科专业集群、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探索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法律逻辑以普通逻辑理论和原则为基础已有了完整的非形式内容的建构,但法律逻辑若要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就不能依附于普通逻辑加法律案例.而应以现代逻辑和数理逻辑为工具,用大量的法律理论与实践为素材,以道义逻辑的成果为借鉴,来形式化建构法律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8.
“科学逻辑“与“科学哲学“是同一科学方法理论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态。从逻辑学科群的内部关系来看,可以将科学逻辑定位于应用逻辑;从总体的发展趋势看,科学逻辑的功能从经验科学方法论向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扩展,并与语言、认知逻辑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义下的逻辑是指研究推理有效性的科学。从这一理解出发,可以把全部逻辑分成纯逻辑与应用逻辑。纯逻辑只从理论上阐明逻辑基本原理而不与具体领域相联系,应用逻辑则侧重于将纯逻辑理论应用到某一特定主题的具体问题之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论”与“分论”的关系。同时,应用逻辑与逻辑的应用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前者的初级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是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并不是天然融合,弥合其差距需要从人文视角进行思考。[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了解现实困境与展望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支持技术的革新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前提,在技术革新基础上进行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化提升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条件与目标归属。同时,目前AI应用仍然存在体验断代、伦理困境和数据泄露风险。最后,提出文化使命和道德嵌入、技术迭代与智能延展、制度优化与人机共存三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