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国家组成侵华联军,先后攻陷大沽炮台、天津,一路杀掠,肆意践踏中国主权,8月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逃往西安,派奕勖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乞和。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清政府全盘接受。 署理浙江巡抚余联沅知和约一旦签定后,赔款必由各省摊派。1901年4月24日即电奏西安行在,告以浙省罗掘俱穷,民穷财尽,摊派庚子赔款实有困难。其电曰:  相似文献   
2.
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史实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初,美国政府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清政府以此作为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用。庚款留美学生中出现了一大批杰出优秀人才。长期以来,美国主动退还部分赔款之说被海内外所广泛接受和引用。本文寻根究底,正反对照,通过当年中美两国官员来往公函等史料考证,清朝政府驻美大臣梁诚实为首倡并争取退款办学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水木湛清华     
张毅 《新高考》2010,(11):65-65
中国踽踽独行入二十世纪的门槛时,除了八国联军劫后的满目疮痍,更有着国权尽丧的辛丑条约。而一纸城下之盟,屈辱深重的庚子赔款在倾尽国力的浩叹外,却意外收取了清华这一不期之约。  相似文献   
4.
5.
俞菊美 《云南档案》2010,(12):15-17
庚子战乱之后,连年灾害,民不聊生,商民亲历庚子之祸之苦。宣统元年12月9日,爱国商人在天津商会的倡导下,电传各省筹办国债会,捐筹还赔款,全国积极响应,纷纷捐款筹还国债。昆明市档案馆保存的一组宣统元年12月"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为筹办国债会照会云南商务总会"及"筹还国债会简章草案"等档案史料记载了筹还国债会缘起、政府各级衙门的支持及运作具体状况的重要的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商会积极参与爱国活动,商民为国分忧的爱国图强前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一夜牢狱考功名国学大师、文化巨子胡适,早年在上海求学时,曾有过一段放荡不羁的生活。那时,胡适正在中国公学学校求学,因为生活寂寞无聊,就时常与一些不求上进的朋友一起陷  相似文献   
7.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在华英国人士赫德曾一度成为左右大局的关键人物。他一方面著文立说,一方面参与议和,既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英国的在华利益,又扩大了其对中国当局的影响力。其在一些问题上考虑中国特别是清廷的利益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这就是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英国从中分得赔款总数的11%。在帝国主义国家中,美国1909年最早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余额,并用  相似文献   
9.
金强 《教师博览》2012,(9):26-28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个年轻的学子,被众多学术大家交口称赞为“天才”。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梁启超与其甫一见面,就称其为“天才”;钱穆谓其“天才英发”,并对其寄予厚望,“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同为清华国学院导师的陈寅恪盛誉“张君为清华近年学术品学俱佳者中之第一人,弟尝谓庚子赔款之成绩,或即在此人之身也”;而他的齐年好友谢幼伟则说“不是天才,绝不能有这样的成就”;孙次舟也说“素痴先生是称得起所谓‘天才’的”;许冠三三称其为“近八十年来罕见的史学奇才”。  相似文献   
10.
童锋  夏泉 《兰台世界》2020,(3):146-149,160
民国时期,西方列强退还庚款旨在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西方列强有不同的应对,却暗藏着相同的动机。西方列强一直将远东地区作为利益博弈的主战场,因此一个渐进式改革的民国政府才最符合他们的外交战略。民国政府、地方军阀从维护政权和阶级利益角度迎合西方列强的退回庚款的反应,并从中调解教育界的反抗言行;中国教育界以强硬的姿态据理力争西方列强退还庚款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从客观上发展了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了中国教育界人士民间外交意识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独立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