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弘一大师在杭州出家后,住锡大量佛寺,大多集中在浙江、福建两省。早期大多居住浙江,以温州较为集中,后期14年主要住锡南闽,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弘一大师在律宗、净土宗、禅宗方面,无论是修行还是学术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他重振了律宗,为佛法永驻在末法时期奠定了基础,因其杰出的贡献而被推为南山律第十一祖。弘一大师在禅宗方面也颇有修为,整理出版了禅宗的重要经典论著。他深受印光大师的影响,极力倡导净土宗,作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并身体力行,成功往生净土。除此之外,他还在艺术、文学方面为佛教的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近现代佛教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以往辑录弘一大师书信的书籍中对弘一大师致刘质平信函的写信时间和地点的注释有许多失误。这种失误的直接后果导致了弘一大师研究尤其是弘一大师与刘质平师生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严重失实的状况。通过考证 ,可得出弘一大师致刘质平部分重要信函的真实时间和写信地点  相似文献   
3.
有心最要紧     
微博互动@晨莫:跟闺蜜吵架冷战中,中午那妞QQ抖我一下,发了一个∑,不解,又不好意思问她这是啥意思,于是复制粘贴问众好友这是啥。一理工科朋友简单有力地回答:这个东西在数学中的意思叫求和……@光合作用:弘一大师病危前手书之偈语,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似文献   
4.
欧阳长桥 《收藏》2012,(21):104-107
传世李叔同(弘一)书法以其出家后所作为大宗,有关其早年书法轨迹的史料十分缺乏。而西安所见清拓《宋璟碑》"李成蹊"题签已然成为我们可以依据的重要史料。作为迄今所见清末民初碑派书法健将李叔同唯一题署的碑帖,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李叔同(1880-1942年),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他学贯中西,艺专多科,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执教于杭州等地,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开创性的贡献,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自其门下.  相似文献   
6.
1938年夏秋之际,弘一大师自厦门至漳州弘法,并留下许多手稿墨迹。文中侧重介绍弘一大师与黄稷堂先生的一段僧俗缘,所披露手迹、信函均不见诸已经面世的各类纪念文集,是珍贵的史实材料,可补弘一大师全集遗漏于一二。  相似文献   
7.
王昊阳 《美育学刊》2020,11(1):I0008-I0008
《李叔同——弘一大师行踪图典》是陈星教授在弘一大师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作为一部“图典”,该书以图片为主要呈现方式,对李叔同(弘一大师)曾居住过的地点逐一考证,并对其在该处的主要事迹作简要概述,书中近千幅图片大多是编著者亲自一一考察拍摄并予以甄选,直观地讲述了李叔同(弘一大师)的行踪。  相似文献   
8.
一面小小的镜子,之所以显出光彩,是因为它折射了太阳的光辉。我学习竹刻30年,有如今的影响,能获不少名家的赞誉,仔细想想,并非单靠竹刻技艺的追求所能达到,主要是仰赖了丰子恺先生的艺缘。这与小镜子因折射阳光而显出光彩,很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吴浩然 《收藏》2011,(10):95-97
要了解弘一法师,《护生画集》是绕不过的。弘一法师中年以后和学生丰子恺共同创作《护生画集》,这部画集凝结着大师的佛学思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研究弘一法师的重要书籍。在我国,护生惜物的思想源远流长,反映了古人积善行仁的好生之德。然而世人食肉,恣意杀生,亦自古有之,且习以为常,大小事  相似文献   
10.
从李叔同的出家动机、活动经历、佛学著作三方面可见其佛学的通透性,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位佛学大师对温州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