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BS舆论领袖的构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文凤 《青年记者》2006,(20):70-70
“舆论领袖”由拉扎斯菲尔德在两级传播论中提出,是传播学的经典概念之一,其含意为积极主动地向人们提供某些方面的客观事实并加以主观评断的人。传统舆论领袖具有这么几个特征:一,人数不多,只是全体公众中的一小部分成员;二,舆论领袖都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三,舆论领袖必须上连  相似文献   
2.
梅琼林 《青年记者》2004,(11):63-65
传播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传播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学术圈地运动,由于传播领域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从上个世纪传播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诞生以来,它就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新闻学以及数学等各种不同的学科,学们从各自的学科出发来研究信息传播的过程、规律和效果,学科本身构成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使得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同时引入到传播学的研究中,并在后来的学科发展中演变成两种不同的研究学派,即以欧陆学为主的批判学派的研究和以美国学为主的经验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2013,(1):98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1901年1月~1976年8月)"控制胆怯者,引导同意者,改变不同意者。政党的意见领袖——报纸社论作者、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辛迪加的漫画家、广播评论作者和当地的德高望重者——都介入宣传战,利用自己的影响,支持中意的候选人。宣传铺天盖地,通过控制或传递信息,限制或吸引潜在的选民做出恰当的决定。"  相似文献   
4.
人们通常把传播学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归因为战争、经济、社会等客观原因。的确,美国本土远离战火、经济发达,使得学者能够潜心研究创造,而欧洲战争动荡、纳粹迫害导致一大批欧洲学者逃避战火来到美国这个当时算是“宁静的港湾”。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先驱”中的两个人——拉扎斯菲尔德和勒温均是逃亡到美国的犹太人。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把传播学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归因为战争、经济、社会等客观原因.的确,美国本土远离战火、经济发达,使得学者能够潜心研究创造,而欧洲战争动荡、纳粹迫害导致一大批欧洲学者逃避战火来到美国这个当时算是“宁静的港湾”.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先驱”中的两个人——拉扎新菲尔德和勒温均是逃亡到美国的犹太人.而且由于战争需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战争、制造舆论打击对手自信、瓦解敌方阵营等现实需求,也刺激了人们对于传播学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说,以《人民的选择》拉扎斯菲尔德、《个人影响》卡兹、《创新与普及》罗杰斯和《大众传播效果》克拉伯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研究者,批评“靶子论”(或称“子弹论”、“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等)“夸大了媒体传播的社会效果”和“带上了强烈的唯意志论色彩。笔者经过长达三年的考察与对比分析后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7.
对于后世的实证主义传播研究而言,由于时间序列的递进以及方法论资源、研究组织结构的预备役,使得20世纪20年代的维也纳占据了其学术前史中的一席之地:其一,彼时的维也纳学派由于其"科学的世界观"中对于科学化、经验、逻辑构架的强调,以及维也纳学派诸多学者因希特勒法西斯主义迫害而移居美国,该学派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对于美国实证传播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二,20世纪20年代的维也纳也见证了实证传播研究奠基人之一的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开创性行政型研究的"经济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初期成长,因而也对实证主义传播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涂雨秋 《新闻窗》2010,(5):80-81
一、理论渊源 所谓“两级传播”,是传播学先驱、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一大发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传播效果研究上.传播学界盛行“魔弹”理论,也称为“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受传者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传播学大师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解释,大众传媒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和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前者指任何人或事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这种功能会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正统化效果,后者指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世,  相似文献   
10.
正"微博是地球的脉搏",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微博在信息传播上的强大功能。自2009年新浪微博测试版上线至今,随着微博自身的不断发展,它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考、表达、信息获取等方式。据《2013新浪媒体微博报告》显示,新浪微博用户的性别构为男50.1%,女49.9%,比例基本持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对微博这一新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进一步说,女性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边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