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些年来,新闻队伍中的个别编辑、记者的人格失缺,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和“虚假广告”屡禁不止。这些社会公害严重损害传媒的形象和公信力.塑造新闻工作者的高尚人格素质成了当务之急,范长江说,“有了健全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重温这句话,仍发人深省。我以为,守责、守法、守信、守德,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人格的四要素。  相似文献   
2.
当代女大学生应是引领时代潮流、时代文化的先驱,但不少女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认识和行为的偏差,如心理的不健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她们身上的多种表现,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校道德教育内涵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趋利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存在很大的市场。因此,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是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整体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为了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在讲“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时,对拜金主义进行了剖析,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忠碧 《辅导员》2010,(18):62-6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希望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政策;他们思维活跃,面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拜金主义问题,在人生价值方面产生诸多疑虑……因此。  相似文献   
6.
马春霞 《青年记者》2007,(14):171-17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一些职工受“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往往容易因一些物质利益或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使工作受到不应有的影响。因此,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有效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到“五心”。  相似文献   
7.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一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必然会反映到学生中来。如拜金主义、唯利是图思想的泛滥,贫富差距的拉大等,对学生思想品质和政治观念的形成将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又如,不健康影视作品的流行和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等有害信息的传递,将会在不同程度上腐蚀学生的心灵,毒害学生的灵魂。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阳光灿烂的周日午后,心情趴在桌子上面,努力地啃书本。快期末考试了,周日还要来这家"心愿出租屋"打工,想想就命苦,幸好有几十块工资可拿,谁让自己是个小小的拜金主义者呢!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实证主义家泰纳对艺术史发展的原因进行了科学性总结并对历史文化批评的理论作出系统性的阐释并提出了“三动因理论”,即种族、环境、时代是艺术史发展的“三大动因”.论文以“三动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进行解读,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即建立在金钱、物欲基础上,无精神、道德、核心价值作支撑的拜金主义.  相似文献   
10.
《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的经典现实主义小说之一。小说以叙述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亚当·亨利如何凭借一张不能兑换的支票,从一名饥寒窘迫的流浪汉到名噪一时的百万富翁。通过对这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描述,马克·吐温不仅揭示当时社会扭曲的金钱观,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国文化对美国文化形成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百万英镑》的解读,本文旨在揭示《百万英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