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虞信是南北朝文坛的最后一位大家,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唐代文学的先驱,奠定其在文坛地位的是虞信后期的创作。自羁留北方至581年去世的这段时间,不仅是虞信人生的转折点,更是他诗风、文风的转折点。对北仕之悔、对故国之思、对被羁不得还的怨恨、对亡国之殇、对惊涛骇浪仕途的恐惧几乎构成了虞信后期的全部精神内容。  相似文献   
2.
《城南旧事》的“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引起人们见仁见智的诠释。本文试从“中华文化”角度.解读文本中蕴含的故园情结、故国情结、人本情结及由此融合而成的“中华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3.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流传千古,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人们在品读中,也会产生一些疑惑,如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神游故国”者是谁呢?是作者本人还是周瑜?翻阅一些注译本,可知有四种情形:一是回避,不说神游者是谁,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也如此:“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指古战场。”王延龄《唐宋词九十首》注为:“[故国神游]精…  相似文献   
4.
正合作式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推进,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清晰,合作学习成了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近几年我坚持施行小组合作学习,感受颇  相似文献   
5.
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喜欢抚写"荷"态,借此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怀。由于词人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思想、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有异,所以即使使用同一意象,其创作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以张先的"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周彦邦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柳永的"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王清惠的"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为例,分析宋代词人笔下的"荷"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人物的情绪中表现出的美态、情态,以及在这充满灵性的描写中表现出的高超的表达能力和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张岱前半生因受祖荫,声色犬马,放浪不羁,五十岁后遭逢国难,不与新朝合作,坚守节操,避居山林,常至衣食不继。张岱强忍丧国之痛,转变心态,著书修志,贫寒不改其节。在艰难困苦中完成人格升华,在著作中含蓄表达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六册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课本“思考和练习三”中给出了两种理解,要学生回答哪种理解更好。这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是: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对这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理解较合适。”我认为要准确理解本句,明确是谁“神游故国”,必须抓住两个词,即“故国”和“神游”。  相似文献   
8.
陈乃香同志《究竟是谁“神游故国”》一文,认为苏轼是“身游”赤壁,而不是“神游”赤壁,“神游”赤壁的应该是周瑜。这个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海外游子的诗歌无处不在地流露出对中华故因的无尽依恋和剪不断的乡愁。该文研究了海外三位诗人诗歌中的乡愁特点,因离别故园的背景不同,他们的诗歌分别表达了家国破碎之痛、归化异国之苦和游子故国之恋。  相似文献   
10.
把“故国神游”理解为“我(苏轼)神游故国”,至少有以下两点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