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大量蒙古族青年分散居住于我国各大城市学习、创业。城市环境对他们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北京散居的蒙古族青年进京前后的语言使用,尤其是家庭语言使用在逐渐发生变化:同父辈的语言交际仍以蒙古语为主;与同辈和下一代的语言交际中,出现了"一减两增多"现象。即,使用母语交流的人在减少;而使用蒙、汉双语和单纯汉语的人数在逐渐增多,此现象在与下一代的语言交际中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慈悲》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新作,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最佳好书"之一。莫里森的作品发表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国内外的文学评论者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莫里森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从散居族裔批评的角度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可以为莫里森小说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也可以与其他视角研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在广泛的散杂居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与认同。婚姻仪礼是人生重要的过渡仪式,回族婚俗也是当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詹姆斯·凯瑞首倡的传播仪式观的理论视角,分析散居回族在民族婚俗逐渐失落后,如何使用象征符号和外在表征丰富婚姻仪礼,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的复杂的文化认同。并探讨回族婚姻仪礼现场的文化共享,如何影响了当地回族社群的内部秩序和回族仪礼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基督教传播中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民众信仰不同,呈现"世俗化";传教方式变化,呈现"家庭化";基督教组织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呈现"多样化";基督教信徒结构改变,呈现"高层次化"。信仰危机与文化重建带来的信仰真空,疾病、天灾、人祸使人们在基督教中寻找精神寄托,这是基督教快速传播的社会和现实根源。为此,可通过加强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挖掘基督教教义中的和谐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途径,引导散杂居地区基督教向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散居族裔批评视角解读莫里森的佳作《宠儿》可以看出,莫里森将颠覆殖民话语与重构美国身份认同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一方面,莫里森通过对基督教文化的改写,颠覆了以"大熔炉"为象征的殖民话语;另一方面,莫里森重新构建了被喻为"被子"的美国身份认同,强调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田野调查资料,笔者分析了变迁语境下联合村散居回族原生文化的承载力。结果表明:联合村散居回族原生文化在服饰、饮食、住宅、传媒方面承载力很弱;在"五功"体系、亲属制度、教育体制、节日习俗、婚姻习俗、交往习俗等方面承载力一般;在丧葬习俗、禁忌文化方面承载力很强。同时,联合村散居回族原生文化承载力与文化层次、需要层次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试论关于民族乡的建立及其制度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乡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相当于乡一级的国家政权。民族乡既不等同于一般乡,又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区别,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形式。加强民族乡建设,有利于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8.
玉林市以汉族聚居为主,有少量壮族散居。2014年,"壮族三月三"确立为广西的法定节假日之后,节日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玉林市散居的壮族,通过参与"壮族三月三"活动,民族意识增强,文化符号融入生活。广西地方法定节假日的确立,有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散居民族的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乐丽华 《文教资料》2008,(24):23-24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中"四人帮"之一.任璧莲在其作品中精确阐释了美国华裔这一散居群体的身份认同.本文对其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佬>中的美国华裔散居者的文化认同进行了解读.在美国伊始,张家人期待着落叶归根,坚守着中国的儒家道德主义.但随着回国梦的破碎,他们开始拥抱美国信仰: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通过对他们的孤立和同化策略的谴责,任璧莲对美国华裔散居者的文化认同进行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0.
回建 《档案天地》2009,(3):47-53
一、散居回族村庄经济结构调查分析 散居回族村庄经济是散居回族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统计.全国共有回族人口9816805人,其中居住在农村人口5369712人,占回族人口的54.70%。可见,居住在农村和从事农业的回族人口还占很大比重.而散居回族中村庄经济发展也是其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