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在不同的条件下,其侧重点是不同的。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强调斗争性,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创造性的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学说。  相似文献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此学术界早已有了共识和定论,但对其辩证统一关系具体内容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分歧。文章认为,绝大多数哲学教材和论著的理解中存在前后矛盾,正确的理解应是:二者的统一针对它们的存在,二者的对立针对它们的实现,并且它们的存在与实现也是辩证统一的。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存在与实现及其辩证关系,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在经典文本出现的经典形象,对堂吉诃德的研究一直就是长盛不衰的,然而以往在对堂吉诃德进行研究时,总习惯于用一种反封建的视角去看堂吉诃德的战斗形象,同时习惯于用同类比较的眼光去看他的狂人形象,本文将利用人类学与主题学的方法分别对堂吉诃德的斗士形象与狂人形象进行分析,进而由这两个形象引出堂吉诃德的自残性心理特征,最终再由这种心理特质去解释出现在他身上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班主任科研领域一直忽视一个领域的研究。这个领域一般不会见诸教育科研部门立项的课题,不会出现在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材上,也不容易在专业杂志上找到相关的研究文章,网上更搜寻不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在实践领域,广大班主任却无不在这一领域跌打滚爬,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这一领域的知识或指导,以便更好地胜任工作。但是,因为专业知  相似文献   
5.
郭丽静 《视听》2016,(12):47-48
"现代性"是18世纪西方社会启蒙运动的产物。中国文化中"现代性"的起点则是晚清时期。至建国初期,革命话语取代了现代性话语,许多革命电影中依然隐含着现代性的元素,这种现代性元素既是对晚清至五四以来"新民"思想、"个性解放"等现代性追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包含着对五四现代性的否定和超越。本文通过对农村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探究建国初期电影中的现代性元素。  相似文献   
6.
日本左翼文学包括社会文学、社会主义文学、劳动文学、无产阶级文学以及战后的新左翼文学,其中的社会文学可以称为左翼文学的滥觞.《妾的半生涯》是一部自传性质的社会小说,描写的是明治时期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小说中的主人公山本节子是现实中福田英子的分身.小说中节子由于受到自由民权思想的深刻影响,抛开世俗规范,历经多重苦难,终于勇敢地走入社会,为寻求女性的解放而不断摸索、斗争,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本文以《妾的半生涯》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文学的角度出发选取文学性和斗争性两个维度对其特质展开探究,尝试阐明作品的文学特质,并揭示禁锢在明治时期封建伦理樊篱中的日本女性女权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战天斗地、重整山海、改天换地的斗争性精神的展现,核心在于一个主体(垦荒队员)、两层目标(建设、发展)、三项要素(信念、修养、实践),即一代代垦荒队员依靠有理想、重修养、敢实践的三要素,发扬勇斗争、敢斗争、善斗争的精神,实现了大陈岛从满目疮痍到“东海明珠”的蜕变,开启了从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到现代化海岛的新征程。这种斗争性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垦荒”以及承担新时代建设任务的党员干部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8.
宋志刚 《华章》2007,(10):25-25
《矛盾论》既强调矛盾的斗争性,又重视同一性,深刻阐发了二者共同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这是《矛盾论》的精髓.正确地把握《矛盾论》的精髓,是强调斗争性和重视同一性的前提;如果忽视了这个前提,无论片面"强调斗争性",还是片面"重视同一性",都必然会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上犯错误.  相似文献   
9.
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分析,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出发,以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为视角展开分析,认为编辑与作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编作关系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应把握好二者的关系,促进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作用.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