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很多很多年前,当米兰·昆德拉被迫离开布拉格时,移民官员递给他一个地球仪,让他随便选一个国家。他慢慢转动地球仪,良久之后问:“您还有没有别的地球仪?”  相似文献   
2.
戚方方 《考试周刊》2012,(35):25-25
卡夫卡说:"生命就像我们上空无际的苍穹,一样的伟大,一样的深邃。我们只能通过‘个人的存在’的锁眼谛视它;而从这锁眼中我们感觉到的要比看到的更多。"  相似文献   
3.
时间在流逝     
瀑布纵身于陡绝的悬崖,风筝高翔于深远的苍穹。时间发源于无尽的地方,终止于无穷的远方。而我们,不过以流逝来形容虚无缥缈的时间。时间在流逝,古有曹孟德慨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今有哲人感  相似文献   
4.
袁岳  张军 《教师博览》2013,(10):20-22
<正>米兰·昆德拉在《慢》中写道:"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  相似文献   
5.
【正】是人,就不可能只有纯粹的动物性;是人,就摆脱不掉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对"更高的价值"的渴望。纯粹的精神性是古典时代的妄想,而纯粹的动物性与纯粹的物质性则是当代的妄想!有人硬是要用"食色,性也"来强调"人的动物性欲望是绝对不可以被压抑的",而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捷克籍文学大师昆德拉的一系列小说作品和文论著作在中国内地获得广泛译介,并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译介者与研究者对昆德拉的介绍与评论、新时期中国译介昆德拉的背景、昆德拉对新时期中国作家的影响,可以发现,昆德拉在新时期中国译介的意义体现在中外思想、文学、文化交流等各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毕希纳、昆德拉和曹雪芹存在于三个不同的时空,但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身体的偶在及其终极意义的虚无。超越这种虚无,必须让肉体拉住灵魂的衣角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在对身体的态度上,他们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这对我们思考存在、探寻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拉康的主体理论对于人们认识"主体"这一概念的影响可谓是颠覆性和开创性的,尤其他的镜像理论影响更是深远。基于想象界的镜像阶段的主体只看到自我虚幻的统一性,将他人误认为自我从而成为一种异化主体;而进入象征界的主体则能够认识到主体与世界的分裂性,承认自我根本上是一个他人。昆德拉小说中的无知者与清醒者两种人物形象恰恰是异化自我与认识自我的真实映照。  相似文献   
9.
刘小枫认为昆德拉的作品是自由主义的伦理小说,“在叙事的基础上动用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叙述和沉思的,可以昭示人的存在的手段,使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对于昆德拉来说.小说的喃喃叙事负有重整生活信念的现代使命,他所谓的‘精神的最高综合’就当是自由主义精神的最高综合,是反形而上学的、实验性的生活信念,”  相似文献   
10.
回归内心     
<正>歌德曾说"回归内心",简单一句话,道出至诚的心声:要追求内心的丰盈,因为那才是我们灵魂的栖止之所。我们时时看到这样的人群——他们被裹挟在尘世的人流中疲于奔命,但很多人一生在填沟塞壑中被倾轧被埋没,身心俱疲却无籍籍名。最终,他们发现自己正如莎士比亚所言"除了狂热和声音,内心空无一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