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5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新闻暗访报道作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媒体中广泛应用,但很多记运用此方法采访心存疑虑,压力很大,担忧甚多。记到底有没有新闻暗访的权利?在新闻暗访报道中记应该注意什么?这些问题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说暗访     
电视记者暗访,一般指以下情形: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乔装身份、隐蔽摄像器材,近距离接近采访对象,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状态下,秘密录音、录像,对事件过程跟踪拍摄,并最终凭借媒体进行公开报道。上列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构成暗访的要件,缺一不可。否则,便失去新闻暗访的本质特征,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5.
“阳光追踪”是《阳光热线》的子栏目之一,它和跟踪的报道形式有所不同。如果把阳光跟踪比喻成明查的话,阳光追踪则可以称之为暗访。  相似文献   
6.
易茗 《新闻世界》2004,(6):47-48
为摸清沈城婚介是否暗藏婚托,3月上旬的一个下午,记一行二人来到位于沈阳市今世缘婚介(以下简称今世缘)。记决定兵分两路,一名女记前去应聘红娘,15分钟后,另一名男记假扮征婚进入婚介所。  相似文献   
7.
对于能够同时满足受众听觉和视觉需求的公共媒介电视来说,声音和画面是缺一不可的。这是电视不同于报纸和广播这些传统媒介的优势,可是有时也是它的劣势。正是电视需要声、画两条腿走路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在某些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采访声音和画面的特殊情况下,“暗访偷拍”也就是电视节目隐性采访行为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暗访又称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知晓的情况下,运用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等方式而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暗访能获得公开采访不易得到的素材,收到更好的采访效果,但这绝不意味着记者可以为所欲为。《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规定,“记者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在暗访过程中,记者只能以旁观者、记录  相似文献   
9.
景兵 《新闻传播》2004,(11):46-47
“你怎么全塞在袜子里边?”“哎哟,你别那么说!”“肯定是假的。”“你要不要吧?说那么多话!”“哎呀,你袖子里面、袜子里面全捅着呀?”“工商来了给我全没收了,我不就赔钱了吗?”“那就是因为你是假的嘛,真的人家没收你干吗?”“你拿回去填了不是国家的钱嘛。”……以上是北京电台在录音新闻《挖墙脚的人们》中暗访倒卖假发票的票贩子的一段实况录音,每当有人提起这篇获得1993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报道时。这段精彩的对话就如同活生生的画面一般清晰地浮现在笔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10.
徐迅 《新闻三昧》2004,(4):52-53
暗访”是新闻采访的一种方式,针对“明访”而言。它是指新闻信息的采集不公开自己的采访身份、采访目的和采访手段而进行的采访活动。它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隐性采访、隐身采访、秘密采访,在摄影记和电视记那里,它还被称为秘拍、偷拍等等。虽然新闻采访学的教科书上,采访方式被归纳出几十种,暗访与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