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求真与研究     
正科研的目的是求真。陈景润、居里夫人等中外著名科学家的生动事例,至今印在我们心头。但是,那种扎扎实实的科研精神和态度似乎正在不断受到冲击。比如,近期中国农业大学李姓教授骗取国家2000万元经费等科研作弊事件,就是其中一例。当然,这不代表中国学术研究的全部。可是,"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屡屡不绝甚至愈演愈烈的科研作弊事件,不禁使我们叩问:这样的科研还是科研?这样的科研还有多少求真的踪迹?向来讲究诚信的科研,一直恪守"严谨""尊重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研究真问题"等懿德的科研,怎么与"骗""假"共生?  相似文献   
2.
李姓有源于赢姓和老氏二说。唐代以前,李姓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播迁与发展。李姓入闽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唐初太宗时期、唐高宗时期、唐末五代时期与宋元时期。从明末开始,闽、粤两地的李姓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有清一代,李姓遍布台湾各地。台湾李姓支系众多,每个支系又以其来台的第一代作为始祖,并在族谱、郡望、堂号上和祖籍保持一致。这为实现两岸李姓的族谱对接以及台湾李姓的寻根问祖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低飞的蝙蝠     
女人并没想过将来的生活,看起来盲目无忧。像她这样年近四十,姿色平常的中年妇女,半生务农,如今要抛弃固有的土壤,把自己连根拔起,种植到另一片泥地里,死活真是个未知数。倒是  相似文献   
4.
清朝咸丰年间,湖南平江有个李姓秀才,才思敏捷,又好吟诗作对,可是恃才傲物,谁也不放在眼里。一夭黄昏,外地一个姓刘的秀才,路过他家门口,想上门投宿。李秀才见来人面色黝黑,衣衫槛褛,便轻蔑地摇头说:树大杈多,不宿无毛之鸟;刘秀才听出是嘲笑自己,便应声答道:滩平水浅,难藏有角蛟龙。说罢,掉头就走。李秀才出乎意外地受到奚落,心中恼火,连忙追上去,请他回来。刘秀才躬身问道:"先生贵姓?"李秀才得意地说: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然后,他反问刘秀才:"您贵姓"刘秀才不卑不亢地答道:斩白蛇,兴汉室,高祖姓刘。李秀才一愣,他万万没料到,这个赤脚蓬头的穷秀才,居然满腹  相似文献   
5.
胡毓骅 《寻根》2009,(1):126-129
“明经胡”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支胡氏家族,以其特殊的经历——李唐王室的后裔,而有别于其他胡氏。唐昭宗末年,唐王朝风雨飘摇,昭宗为了保留一线血脉,将襁褓中的婴儿交给宫廷近侍婺源人胡三。胡三带着婴儿秘密出逃,在婺源偏僻山坞里隐居下来。胡三改皇子李姓为胡姓,取名昌翼,字宏远,号绎思,期望他日后立宏远志向,多寻绎思索,吉祥昌盛,飞黄腾达。  相似文献   
6.
李姓李姓姓源,出自赢姓。惭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传至伯益,得赐姓赢。伯益生恩成,为大理(官),遂以官为氏,后裔理征因得罪纣王而死,其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今河南豫西),食木子得全性命,子孙改理为李。李姓入闽始自唐初,光州固始人李伯瑶随陈元光入闽,子孙散居龙溪、漳浦诸县。至南明隆武元年,李氏入闽后裔分别由福建泉州、漳州、汀州,广东嘉应、惠州等地渡海迁台。  相似文献   
7.
湖坑李姓三年一番作大福,远近闻名。作大福的日期在重阳节后农历9月11日至16日。  相似文献   
8.
<正>新世纪初期,我们国家历时两年对全国人民的姓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李、王、张继续名列姓氏前三位,但占总人口的比率有所下降。而这一次为时两年的调查,涉及1110个县和市:从近十三亿人口的数据中,共获得姓氏4100个。  相似文献   
9.
    
很多年前,我对门的邻居是一对小夫妻,男人姓李。有一次,我家小儿拉肚子,止不住,跑到了市里的妇幼医院去看。医生说,住院吧。我  相似文献   
10.
李姓趣谈     
我国的姓氏从唐朝开始历代都有统计。据报载,至2003年李姓人口超亿,这不能不引起姓氏文化爱好者(特别是李姓人)溯源的兴趣。相传李姓是从“理”而来。“理”在古代是一种官职。传说颛项的后代皋陶是尧的大理(官名,掌管刑狱),他的子孙从尧到商几代都是大理,后来他们的子孙就以“理”为姓。商代后期,纣王昏庸无道,理徵见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