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末民初的诗坛和词坛上,只要提到湖北的樊增祥,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樊增祥(1846—1931年),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又号天琴,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出身武官之家。幼聪慧颖悟,勤奋好学。少时即有文名。后游京师,出张之洞、李慈铭门下,得恩师指点门径,文名更盛。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累官  相似文献   
2.
唐微 《图书馆杂志》2011,(8):105-107
史学家、藏书家李慈铭(1829-1894年)是一位在中国晚清名倾朝野的学者,一生读书破万卷,著述等身;经史百家无所不涉,成就卓越;身后留下一部《越缦堂日记》洋洋巨制,前无古人,后乏来者,有着重要的近代史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慈铭(1830-1894)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字馒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清末文史大家,更是一位藏书家。他的藏书印颇不少,但其中一方长宽均3.2厘米的篆文闲章很耐人寻味,印文24个字:“道光庚戌秀才.咸丰庚申明经,同治庚午举人.光绪庚辰进士。”这真可称是他的一份攀取科举功名的“履历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2):133-133
《越缦堂说诗全编》(全二册,定价98元),清李慈铭著,凤凰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李慈铭(1830-1894),字恶伯,号莼客,世称越缦先生。清浙江会稽人。嗜书饱学,于经史造诣极深;诗文亦具丰采,尤负重名。他的诗作,既有唐风,又有宋味,虽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但他自认为“八面受敌为大家”,对诗歌创新充满了自信。  相似文献   
5.
李慈铭集学者、文人、名士于一身.其诗歌创作主题与其思想心态、生活方式相对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叙写家国变故,议论朝局是非,表达对时事的焦灼与忧患;其二,记录文人交游,于酬赠怀人之际表现名士风流,抒写人生感慨;其三,描写田园景物,表现对自然的审美情趣与隐逸情怀;其四,记述读书心得,论史论学论人.艺术上"不名一家,不专一代",以华妙精深、清新俊逸为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6.
李慈铭是清代著名文人、学者,其《越缦堂日记》中存在大量考证、评论正史的内容。本文试图从《越缦堂日记》正史研究对乾嘉史学的继承、超越以及不足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试图初步总结李慈铭的史学成就,并揭示清代史学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7.
李慈铭在近代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的《越缦堂日记》一直被研究者重视。其实,他的诗、词、文亦佳,但学界对此关注较少。本文以《霞川花隐词》的"愁"为切入点,来对他的词作进行分析。首先对"愁"的类型加以分析,其次从"愁"的表现艺术手法,即深厚的语言表现功力、美人香草之旨、真情注入词中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长期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学者、评论家以及读者往往依照他们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理想去"重塑"古代名人。这些后代的"重塑"成为近代名人传记学者的一种难以克服的挑战。我们可以说每个国家每个朝代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重塑"其文化传统中的关键人物。但在中国历史上,因为时间悠久,没有断裂片段,历代学者所承受的也包括屡次被"重塑"过的见解。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作家的形象,是长期持续被改造的结果,所以各方面的变化可能是极其微妙而不容易察觉到的。这些不但影响到我们对某一个古人的感知,也会影响到该作家的传记资料。其著作(或我们认为是他的著作)也与我们想象中的作家形象一起经历了长期而缓慢的改变。这篇文章是讨论一个极端"重塑"的例子,那就是清代学者怎样通过改造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传记来改变后代对她婚姻经历的看法。先夫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再嫁,这件事实通过清代学者两百多年的讨论与论争后,被绝对地否定,坚定地说根本无此事。到了清代末年,这种看法在学者中达成了共识,直到二十世纪末年才有所改变。清代学者对李清照是否再嫁的看法不但与她的传记文学有密切关系,也与二十世纪早期对于其著作的编辑和整理以及当时文学史把她提升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女性诗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使我们今天所接受的李清照,不管是她的传记,著作,或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还承受着清代学者"重塑"李清照形象的影响,虽然清代否认她再嫁的看法已经不再为学术界所接受了。  相似文献   
9.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藏书家,他的藏书上有其大量的批注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受到很多学人的关注。文章主要考察李慈铭藏书的归属,并归纳其藏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的文史大家,他与同时期士人有广泛而深入的书籍往来,根据《越缦堂日记》记载,士人间的书籍往来方式包括友情赠送、主动索取、请人代购及书籍互换等,往来书籍多为新出版刻印、自著(刻)及亲友所著(刻)书籍,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各部,书籍往来实质上是士人维系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客观上促进了文献出版和学术流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