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大概生在北方的人,对大雪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大雪纷飞。它也许是这方土地在落寞的冬季里最无言而睿智的表达。大雪弥漫整个世界时,它亦弥漫了诗人整个的情感世界。雪是诗人的灵感来源和情感依托,给他们以蓦然的喜悦,而诗人成就了雪的诗性美和人文美,给雪的美以善良的收留。在这种不属于俗世的美与收留中,雪的天性和诗人的情感达到一种完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在亲情方面。我觉得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很深切。李琦曾经说过:“我写作是源于生命的需要,是我的心灵有倾诉的愿望,与谋生无关。”所以,她的诗描绘的都是她的内心感受。诗人李琦重视亲情,可以说,她是一个好孙女,好女儿,更是一个好母亲。她很好地诠释了生活赋予她的这三个称谓。  相似文献   
3.
4.
王婷 《职业圈》2014,(1):15-15
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帷幕已落,但围绕“好声音”的各种声音不断。“年度好声音”李琦的数百万代言,节目播出时的天价广告,商业巡演消息不断,这一切似乎都见证了《中国好声音》“中国好生意”的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5.
热点素材1唱响属于自己的好声音,传播“90后”的正能量2013年10月7日,历经三个月的第二季《中国好声音》落下帷幕,阿妹战队的李琦夺得了“年度好声音”的称号。节目直播结束后,李琦在后台接受媒体采访。  相似文献   
6.
李琦的《苍茫之地》,标题就预示了它的主题: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思考。表面看来,诗中所写只是自己与友人到小兴安岭看了一下,似乎只是纪游诗与风景诗;诗作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寻求一种原始的、与自然一体化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7.
赠书通信录     
我的出版文集作为《中国出版论丛》之一种于1996年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13日,《新闻出版报》在一版以“《宋木文出版文集》出版”为题作了报道:收入本文集的文稿,除了1973年一篇、1978年两篇外,时限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8.
李琦,1990年出生,江苏徐州人。2012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音乐系,2013年参加“中国好声音”,凭借出色的表现夺冠。  相似文献   
9.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女士看完中央美术学院李琦教授的中国水墨人物画后说:“欣赏李琦的画,就如同读古诗一样,短短的一首绝句,便牵动人们心中千丝万缕的感情,引起微妙无穷的联想。我认为这便是中国传统化的精辟之处。”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给予她的颁奖词为:"李琦的诗简单、朴实、稳重、凝练,有不动声色的情感力量。她在一种灵动的日常书写里,隐藏着一种通透的生命哲学,也浸透着一种内在的知性情感和洞察世界的温润力量。"可以说她的获奖在一定程度上标示了我们对古典/道德/唯美/经典诗意的无悔眷恋。李琦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萧红文学院院长,黑龙江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帆.桅杆》《芬芳的六月》《最初的天空》《莫愁》《天籁》《守在你梦的边缘》《李琦短诗选》《李琦近作选》等,散文集《从前的布拉吉》《云想衣裳》。作品曾入编国内及海外多种版本的选集、课本,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波兰文等在国外发表。李琦说:"诗歌看见了、记录了我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具体到我这个人,诗歌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清凉,是最好的药,是恒久的关照。我写诗,只是为了,活得好一些。"黑龙江省绥化学院2010级写作特长班全体学生一致认定:"李琦的诗是尘事乱阵中特别稀缺的一角安宁与美丽,有止渴止痛的作用。当我们从各式战场上走下来短暂休整时,她厚道/优雅/温婉/警世/传奇的文字会给我们再次启程的全部力量!"这26名学生乐于以这种特别方式站齐,一同向李琦、向中国诗歌致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