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书籍的校对工作与出版工作相伴相随渊源甚久,人们在宋代图书中已经发现了编辑、校对者的署名,这恐怕就是最早的责任校对了。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校对学家孙培镜先生在《校对概论》中说:“我国汉文字校对的发端,从正考父算起,距今约二千八百年了,在这漫长的世事沧桑中,我国历史典籍得以保存、流播,汉字得以统一、长生,中华文化得以庚续、弘扬,其间校雠之功不可没,历代校雠活动所积淀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在当今世界范围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校雠,即当今的校对。校对在《辞海》中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这是校对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校对者及其上下左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原 《编辑之友》2001,(5):43-44
校对在出版工艺流程中,处于编辑和排版的结合部.于是,校对者就有了左邻右舍.编辑者在校对者的左边,排版者在校对者的右边.编辑者把齐、清、定的原稿发到排版者那里(有的在承印厂,有的就在本单位),排版者照原稿录入、排版,打出毛样后连同原稿交给校对者.校对者与排版者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你校一遍,他改一遍;他改一遍,你再校一遍,三番五次,直到清样为止.如果只"校异同",校对者与编辑者就可以不发生直接关系了,服从原稿就是服从编辑者.服从和被服从是单向的,也不互动.因为"校是非",校对者与编辑者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双向互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谈人机结合校对中校对者的自我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计算机在出版活动中的普遍使用,在出版物中所产生的致讹因素也与过去铅排稿所造成的致讹因素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铅字排版致讹往往是由于排字工人在捡字时,拿错了正确的铅字周围的字而造成的,或是在排铅字的时候出现了倒字等现象。这种错误在计算机排版中往往不会出现。机排录入过程中多采用的是五笔字型输入法,其致讹原因往往是象  相似文献   
5.
卢俊之 《现代语文》2007,(11):87-88
一、引言 一个高质量、大规模的分词语料库是中文信息处理的根基.目前机器自动分词的正确率已达到97%左右,但由于校对者受语境干扰和自身语感的差异,时常会出现一个字串的意义、功能都是确定的但给出了不同的切分形式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分词变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