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 ,统治者编安江左 ,在政治上鲜有建树 ,但却都对文学表现出了特殊的偏爱。各朝君主有的大力提倡 ,奖掖文学创作 ,有的身体力行 ,亲自从事创作及批评活动。其中 ,尤以梁朝萧氏家族的成员表现得最为突出 ,据史载 ,梁武帝萧衍在南齐时就与沈约、谢月兆、王融等同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的文学之士 ,是著名的“竟陵八友”之一 ,名动一时。建立梁朝以后 ,仍乐之不疲 ,“躬制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诸文百二十卷 ,”(1 ) 而且“旁求儒雅 ,诏采异人 ,”“每所御幸 ,辄命群臣赋诗 ,其文善者 ,赐以金帛 ,诣阙庭而献赋颂…  相似文献   
2.
在女性美的描绘上,梁代宫体诗继承并超逾了前代,从而使我国诗坛出现了全面而细致地描写女性形象美的诗作,形成了描摹女性美的新潮流,作者从历史与现状方面,探寻了这一新的创作取向之成因,从审美鉴赏的角度,分析了梁代宫体诗人笔下的女性形象美,并认为梁代宫体诗在中国诗史上亦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强薇  段一 《兰台世界》2015,(3):98-99
作为齐梁之际的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吴均在诗歌方面的文学成就卓著。诗歌上继承"永明体"的衣钵,而且对音律协调和新诗体有过很深的探索,诗歌中有种自身风骨"清拔有骨气"。他还独创了"吴均体"对后人在诗歌创作上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梁代诗坛上,梁武帝萧衍贡献卓著,为后世文史论家称道。他以自己的创作为表率,推动了梁代诗歌创作的兴盛。他还以帝王之尊广交文人学士,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他大力提倡诗歌创作,诗文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极大提高,实际上他已将诗才作为"取士"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这些举措对当时诗歌创作的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对当时的文士聚会和诗文世家的创作也有正面的影响。他要求文士们讲究诗歌创作的声韵、用典等技巧及艺术形式,对提高诗歌形制的正面意义不可忽视,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铺采摛文”的说法最早源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他认为,“铺采摛文”是赋的外在形式特点,是一种铺陈文采的写法。然而从今日看来,这一写法的应用远远超出了赋的范围,甚至跨越了时空,贯穿古今。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上称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钟琴 《中国德育》2005,(6):77-78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刹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曾在此当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诗人张继当年途径寒山寺,触景生情写下了《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寺以诗名,传播中外。  相似文献   
8.
西晋时湘州得以设置。南朝时,湘洲与南朝各代政权的政局发展日益紧密,尤其是梁代之际湘州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梁代的政局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诗笺》"五言诗"卷一○选录有南朝梁代诗人范云的《登城怨》诗。其中"楚妃歌修竹,汉女奏幽兰"二句,闻人倓笺云:梁简文帝赋:"陈王欢旧,小堂伫轴。今饯故  相似文献   
10.
南京甘家巷西梁始兴郡王萧憺神道石刻之东约60米的一对南朝石兽,自晚清张璜推定属墓主梁鄱阳郡王萧恢以来,学界少有异议。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萧恢墓虽在南京,但并无具体葬地的信息;而从石刻的位置关系及造型看,这对石兽与萧恢的身份与年代均不吻合。它们距萧憺石刻仅咫尺之遥,其地应在梁始兴王国陵园内,墓主无疑与萧憺家族相关。萧憺家族成员中,其世子始兴嗣王萧亮约卒于梁大同二年(536年)。这对石兽地处萧憺石刻东侧的下方,和萧憺、萧亮父子身份的尊卑关系相符。其造型、装饰风格与梁南康简王萧绩石兽极为接近,萧绩大通三年(529年)疾薨,与萧亮仅相隔7年。综此分析,这对石兽极可能是萧憺世子始兴嗣王萧亮墓前列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