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晓光 《中国广播》2013,(12):52-56
梅益,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第一位把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介绍给中国读者的译者,这本书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梅益生前在广电系统工作长达28年。在他的领导下,新中国广电事业在农村普及了有线广播网、建立并初步完善我国的对外广播系统、建立了第一座电视台和第一所培养广电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4年1月9日是梅益同志的百年诞辰,为此,本刊编辑部组织刊发特约记者李晓光的专访《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人民的声音--赵玉明教授谈梅益同志对共和国广电事业的贡献》和陆原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领导开拓彪炳后世》,以此,深切悼念和缅怀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广电事业缔造者之一--梅益同志!  相似文献   
2.
庞亮 《中国广播》2008,(9):44-48
梅益,原名陈少卿,是苏联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翻译者,1914年1月9日生于广东潮安,2003年9月13日在北京逝世,今年正是他逝世五周年的纪念。1947年猬,他从南京回到延安开始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新华总社编委、副总编辑并分管语言广播,曾任新华总社广播管理部副部长。1949年10月,梅益被任命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3.
赠书通信录     
我的出版文集作为《中国出版论丛》之一种于1996年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13日,《新闻出版报》在一版以“《宋木文出版文集》出版”为题作了报道:收入本文集的文稿,除了1973年一篇、1978年两篇外,时限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4.
梅益是中国著名的宣传活动家与翻译家,其译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激励了一代代青年读者,对于抗战时期及建国后"十七年"间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它在此期间的风靡畅销也反映了译者独特的翻译策略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5.
电大昔日之贡献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全国建立最早的电视大学之一。当时,随着电视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敏锐地预见到了电视教育的巨大潜力。为了充分利用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为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在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邓拓同志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同志的共同倡议下.创办了北京电视大学,  相似文献   
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的光辉形象,梅益先生对该书的生动传神的翻译激发了广大读者对于成长型英雄的想象,使他们体验到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感情。该书在中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03,(11):63-64
  相似文献   
8.
梅益同志在2003年9月13日永远告别人世,倏忽过去一年了。从1946年6月开始,我就在他的领导下工作,风雨沧桑半个多世纪,往事桩桩、件件,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在危险的环境中并肩战斗的情景,是我永生难忘的。一年来,他那鲜活的形象,经常映现在我的眼前,我总是默默地祝祷:“梅益同志,你走好啊。”  相似文献   
9.
陆原 《中国广播》2013,(12):56-58
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杰出的领导者和开拓者梅益同志,在其百年诞辰到来之际,我这个曾在他领导下的地方老广播电视工作者,深深怀念他、敬仰他,思绪联翩,抚今忆昔。  相似文献   
10.
国内首部广播电视历史人物专题研究著作,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庞亮博士著述的《声屏世界里的思想者——梅益广播电视宣传思想研究》,2008年5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