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史修撰是中国古代正史修撰的一个重要前提,宋代国史修撰在古代发展最为完备,为后代修撰前朝正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就宋代国史的修撰状况作一考述,以明国史修撰在宋代史学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辛平 《图书与情报》2004,(4):27-29,44
正史艺文志补撰是我国古代书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史艺文志补撰工作中所总结和积累的文献整序方法对于目前的书目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应该注意整理和研究补正史艺文志工作,使之在总结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书目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史学史上,《五行志》因内容"关诸天道,不复系乎人事"而长期遭受质疑和冷落。20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史和人文学科研究新领域、新方法的开拓创新,学者开始对《五行志》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20世纪有关魏晋南北朝正史《五行志》的研究散见于各类论著中,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80年代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五行志》性质的界定;80年代后则出现新的研究视角及论著,并梳理出一些研究价值。近年来的若干专题性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于《五行志》特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唐朝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息之际爆发于台州的袁晁起义,正史记载尚有不够翔实之处。唐朝笔记小说以及有关诗文中对袁晁起义的记载或描写,于无意中保留了历史的真实瞬间,为研究袁晁起义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参证材料,可以补充正史记载中的不足与缺陷。袁晁起义在宝应元年(762年),其主力覆灭时间在广德元年(763年),但其余部尚存在于此后近十年,袁晁起义给台州和浙东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原年 《武当》2007,(5):21-22
近来影视界时兴“戏说”。野史、小说有“戏说”,正史也有“戏说”,很是热闹。“戏说”正史虽有篡改历史之嫌疑,但作为娱乐,能博人一笑,不误导观众,也无大碍。但有些东西却是“戏说”不得的,比如  相似文献   
6.
论易代修史     
易代修史是中国史学史上一种重要而极富政治意涵的史学现象,而历代的“正史”修撰正是这种现象及其意涵的典型表现。它从班固断代为史开端,中经唐代官修正史的型塑,最后形成了易代修史的规制和传统。在发展过程中,它呈现出三种趋向,即从私修走向官修、从个人修史走向集体修史、从追求“成一家之言”到突出皇权正统。易代修史除了存一代之史、正一代得失的旨趣之外,还注重为易代之际的文化秩序构建历史观念基础,从对治统和道统谱系的书写之中完成易代阐释,建立新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7.
个案研究是一种社会学的方法 ,鉴于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特点 ,史学研究常借用这种方法。裴氏作为一个大姓 ,历来受到重视 ,除历代正史中的大量裴姓人物列传外 ,地方史志、碑传墓志、家乘谱牒中也有大量记载。历代文人的诗文总集、别集及类书、辞书中也有不少有关裴氏的资料。山西师范大学周征松教授与裴海安副教授合作编著的《中华姓氏谱·裴姓卷》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推陈出新 ,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 ,为中国家族史的研究增添了一部新作 ,所取得的成果是极为丰硕的。在编著本书前 ,周征松教授曾著《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一书 (山西教育出…  相似文献   
8.
李慈铭是清代著名文人、学者,其《越缦堂日记》中存在大量考证、评论正史的内容。本文试图从《越缦堂日记》正史研究对乾嘉史学的继承、超越以及不足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试图初步总结李慈铭的史学成就,并揭示清代史学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9.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横沟正史的侦探小说突破传统,盛极一时,作为"变格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作品不仅推理逻辑登峰造极,案件设计、情节描写更是蕴含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作者通过举例个中案件描述及主要人物设计、情节安排分析来鉴赏横沟正史的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