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50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74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85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1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化活动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活动主体,以农民群众自娱、自教、自乐为主导动机,以满足农民群众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由广大农民群众直接(以自身为主角)或间接(观赏他人)参与的一切化艺术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2.
畲族起源与风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金 《寻根》2004,(5):58-64
“畲”字来历甚古。唐刘禹锡《竹枝词》云:“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宋范成大《劳畲耕》道:“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畲族的“畲”字原是“火种田”的意思,早先用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这样勤劳的人民,被称为“畲民”。 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后迁居福建、江西、浙江。传说畲族始祖是盘瓠。盘瓠与高辛帝的三公主结为夫妻后,生下第一个孩子跟父姓盘,叫盘自能;生下第二个孩子时,放在篮子里养,就姓蓝,叫蓝光辉;第三个孩子生下时,天上响雷,就姓雷,叫雷巨 ;第四个孩子生下时,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倪宝诚 《寻根》2004,(1):77-83
自然界的猴子机智灵敏,顽皮可爱,滑稽幽默,模仿能力极强,有着与人类极为相近的习性。因此,猴子得到了人类的关注、宠爱和保护。崇猴中国至今还存在着尊猴为“祖神”的一些少数民族,并保留着相应的禁捕、禁食和节日祭祀等传统习俗。西藏古称吐蕃,其先民即以猴为祖图腾。据《唐书  相似文献   
4.
神秘的巫画     
宋兆麟 《寻根》2004,(3):4-9
绘画是画家们终生追求的事业,至于欣赏绘画的人更是千千万万,殊不知,最古老的绘画是由巫觋绘制的,他们以神秘的笔,留下了林林总总的巫画。巫画的活化石巫画又称巫图,也就是巫师绘制的原始绘画,是他们在举行祭祀、进行占卜、实施巫术和记录谱系及经文时所绘制的绘画。其内容很多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6,(3):110-111
宜兴市民俗文化史料馆;中华翰宝园书法博物馆在成都落成;中国古茶器博物馆开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地的民俗文化总要靠各地的方言词语去表现。本文就方音双关修辞格构成的民俗事象加以分析,论述河东方言对晋南民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巴黎是迷人的……巴黎美,让你百看不厌。整个巴黎,就像一个巨大的花园,一座座雕砌精美的人工建筑,与丘陵河流和花草树木巧妙地穿插起来。妩媚的塞纳河自东向西蜿蜒流过整座城市,若沿岸而行,或乘上游艇,便会尽饱眼福,尽赏最具代表性的优雅的法兰西风格的建筑,卢浮宫、市政厅、圣母院、奥塞博物馆、国民议会、法兰西学院、埃菲尔铁塔、荣军院、大皇宫、小皇宫……塞纳河上还布满千姿百态的桥,每一座桥都是值得玩味的艺术品。被称作“新桥”的五孔石桥,建于16世纪,是巴黎最古老的桥,桥两侧向外凸出的半圆形“阳台”别有情趣,坐在里面半圆形石凳…  相似文献   
9.
《文化市场》2002,(4):34-35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公坪镇孙家冲村开发“农家乐”旅游.以土家、侗家风情歌舞为特色,招徕游客.产生了旅游热效应。把山村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投入市场.使当地还比较贫困的土家山村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使长期仅作为目娱自乐的土家山村文化体现出了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颇大成果,但仍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几个紧迫的问题:一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要落实到实处;二是《中华民俗大典》的出版是对民俗文化的抢救,但迟迟不能出版实际上放弃了很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三是对参加民间文化抢救、保护人员进行必要培训,使他们掌握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编印一些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的教材、书籍,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四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和展示中,只看到的是物质文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对民间文化教育要从制度、课程上作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