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4篇
科学研究   10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4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宝山 《收藏》2006,(6):134-134
2005年仲春时节,旅美华人徐逢祥专程从美国飞赴上海,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清代风俗民情画《苗蛮图》等家藏珍稀收藏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员钟银兰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同胞。  相似文献   
2.
3.
【主持人语】讨论渐次展开,对于当下中国知识/思想界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可能走向的看法可谓人言言殊。杨早认为:"文化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冲突。是阻碍中国知识界重建"知识共同体"的一个主因。知识的创造与积累、以开放包容心态促进媒体的竞争与细分等等.都是重建知识共同体必要的条件。秋风则指出:恐怕毋须过多地期待现代历史上那个知识分子群体的重建。新士绅群体的发育,可能更为可欲。中国社会的转型。有赖于每个知识人的建设性参与.而不仅仅是批判。徐友渔在对"启蒙的自我瓦解"提出批评的同时.认为9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等思想纷争具有明显意义。多种认识各有所本.均为一家之言。本刊坚守多元理念力争为促进富于建设性的共同体的形成提供讨论的舞台。胡粲然  相似文献   
4.
民意与民愤     
很多媒体及其记者动辄以国家、社会、公众的名义说事时,其实更像赶集、看戏、逛庙会.  相似文献   
5.
今年,南通人民广播电台新辟“民情直通车”栏目吸引了广大听众的注意力。 “民情直通车”与以往媒体中的“读者来信”、“监督岗”、“曝光台”、“观察与思考”、“回音”、“鼓与呼”等传统专栏明显不同,是融来信、监督、调查反馈、新闻报道为一体的栏目。  相似文献   
6.
王莉 《新闻三昧》2008,(1):93-96
200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非常活跃的一年,互联网正在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也成为民意表达的新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对民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细数这一年每一桩大的网络事件,如重庆钉子户吴苹夫妇誓死捍卫合法物权坚守“孤岛”、山西黑砖窑曝光、网民质疑华南虎真伪等等,无不因有全国众多网民积极参与其中,发表各种言论,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通过东方网发表一封公开信,感谢网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近8000条意见、建议和问题。俞正声真诚地说:网友建言献策中提出很多真知灼见,其中不少是我们以前不了解或感触不深的。(见1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8.
9.
2008年5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署名阎晓明的"人民时评"<不忘"小满"的人让我们敬重>(以下简称<不忘>),让人们眼前一亮,心头一振--这正是抗震救灾仍在继续、灾后重建任重道远之时.  相似文献   
10.
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贯彻中央两个条例、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神圣使命及光荣职责,更是新闻媒体参与民主监督、增强权威性、提高频道质量、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创新舆论监督,笔者觉得要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