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域外汉籍数字化建设是将具有学术价值、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海外汉字文献予以数字化,形成一定规模,方便国内外读者使用的数字资料,由此可以通过数据库出版物提供给国内外有需要的图书馆和科研院所,为历史文化项目创造经济价值起到探索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航海以后,西方人来到亚洲,西人东来后采用汉字书写来传播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这些西学汉籍在整个东亚流传,东亚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几乎同时面临着西学东渐。本文从西学汉籍在东亚三国的流布入手,探究西学在东亚传播的实际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清代古籍诞生于具体的历史语境,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生态。作为遥居海外的中文古籍宝库,北美所藏中文古籍中包括大量的清代古籍。北美中文古籍收藏机构发展历程特殊,其藏书具有鲜明的特征。普林斯顿大学的中文古籍收藏数量丰富且内容别具一格,以其为中心展开个案考察可以管窥北美清代古籍收藏对清代书籍史研究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文通过将《老乞大》、《朴通事》及《训世评话》等域外汉籍中呈现出来的平话观念,与我国元明同时期文献资料中的平话观念进行对比分析和深入探讨,对平话概念得出如下认知:平话是一个动态的历时性概念,涉及文艺与文学两个范畴,基本含义为故事,有口头与书面两种形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指称内容不断扩大,书面表达由不同形式的文本趋于形成稳定的文体,口头表述由简单的故事内容转移为独特的说唱伎艺,并形成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张静 《图书馆界》2014,(2):21-23
唐代国力强盛,是书籍编撰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及东北南亚等邦国形成了以中国书籍为主要传播内容的汉文化交流圈,大量的汉文典籍流传至朝鲜半岛、日本以及越南等许多国家。到了宋代,中国散失海外的书籍以及日本人和朝鲜人创作的汉文典籍又源源不断地回归中国,出现了汉典籍逆向输入的文化现象,直接弥补了中国古代典籍的缺失,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籍数字化规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息化过程的加快,使汉籍数字化成为中国典籍研究发展基本趋势之一。目前,这一工作处于相对无序状态,制作者往往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进行制作,缺乏合理的统一规范,这就有可能在将来因前瞻性思考不足而出现损失。笔者试图根据自己实际从事汉籍数字化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借助海内外其他经验教训,提出初步工作规范,以作为讨论的基础。1. 数字化形式规范。汉籍数字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图形方式,即通过扫描,将汉籍原本转变为电脑图形文件。此方式改变汉籍载体,大大降低了存储成本与空间,且完整保留汉籍原貌。缺点是不能对汉…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探讨杨守敬观海堂藏书的特殊意义为主,在介绍分析日中两国其他几个显著实例的基础上,勾勒了中国从明末至现代主要善本的流通,和日本江户时代初期至末期主要汉籍善本的流通大要,并据此说明建构正确的古籍流通学体系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由日本翻刻的中文典籍以及日人对汉文化进行研究或对汉籍注释而刊印成的日人汉文著作统称为和刻本。本文首次公布了西北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和刻本汉籍,并对日本刊印的和刻本汉籍及其回流中土的情况做了简要的概述,论述了和刻本汉籍独特的文献价值,肯定了和刻本在中日传统文化双向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50年至1978年中国内地的汉籍小说的英译为考察对象,描述这一时期中国内地汉籍小说英译选材的特点,并探讨社会文化环境如何影响汉籍小说英译的翻译选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