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去年四月,拜读了前辈王广新教授执教生涯中后20余年所发表达的学术论集《风雨沉思录》,有感于先生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教学之余完成如此数量的学术论,在我辈看来实属不易。该书分上卷元明清戏曲小说历史人物评论21篇论与下卷苑圃撷英19篇札记,凡40篇。先生关于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下工夫最深,发表论最多,见解颇独到,使人受益非浅。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培根在《沉思录》中说:"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正确论断,使人类更加坚信教育的重要作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在新的时代焕发活力,得益于尊师重教的中华优良传统。教育能改变命运,能造就美好未来,能成就精彩人生。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做好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奉献,还需要学生努力,更需要家长理解和支持。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而教师这一职业更需要付出和奉献。春风化雨、润物无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是《沉思录》成就了中央编译出版社,让她在短时间内一举成名。但在市场上已有几个不同版本的情况下,能把一本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成就于征战倥偬中的、关于哲学人生的思考书,做成短短几个月销售超过数十万册的畅销书,并带动一批高端小众图书的出版及热销,靠的肯定不只是运气。那么,几年前这个不起眼的中小型出版社,是如何成为今天这匹锐气十足的黑马的?  相似文献   
4.
注意到古罗马的晚期斯多亚哲学著作近年在中国的流行,文章认为其原因是斯多亚哲学本身和中国文化有相通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伦理哲学、治疗性哲学、快乐哲学的特点,满足了2008年大灾大难后的中国对心理重建的需要.面对金融海啸,斯多亚哲学也是心理抗灾的良药.阅读疗法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应该对斯多亚哲学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事件营销 阅读薄薄的马可·奥勒留·安东尼(121-180)的《沉思录》,本来是对古希腊罗马哲学感兴趣,或者对伦理学感兴趣的人的分内事,也许还是无聊乱读书的寂寞事。但近几个季度来这本书的阅读成为一个事件: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1日网讯、中评社香港11月21日电、中国13报网环球在线三家媒体最早传递给我们:《沉思录》是温家宝总理的枕边书。  相似文献   
6.
我国戏曲从金、元以来,流传下丰富剧目。产生众多戏剧大师,如关汉聊、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仁、洪升等,他们和诗人作家不同的地方是面向舞台,面向观众,不象诗文作家只爱在少数文人中间寻觅读者与知音。他们的作品有不少还吸收民间艺人的成就,因此能较多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愿望。文笔也力求浅近通俗,与诗人作家要求典雅、精炼不同。但由于向来封建文人对戏曲的歧视,他们的作品大多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教学最核心的任务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中学历史教师欲有所成就,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万条理,结万种缘”。  相似文献   
8.
翻开《辞海》及各种版本的《名人名言录》,都把“知识就是力量”归属于培根名下。就连学校的教室里、图书馆的墙壁上,也在这句名言的下面写上了“培根”两个字。其实,“知识就是力量”是咱土生土长的国产货。 先看看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沉思录》中是怎么说的:“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相结合为一。”“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样的。”培根的这些话被后人浓缩成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相似文献   
9.
林非是当代文坛一位卓有建树的学者,其《人海沉思录》具有很高的学术品格,在大胆引入随笔这种“舶来”文体的同时,也自觉汲纳了此种文体所擅长的精神思辨特点,从而将学术建设与思想言说有机地嫁接于一本,构成了思想对学术的引领与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微言语一个人最先衰老的不是容颜,而是那颗不再有闯劲的心。微言语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微言语但愿所有的负担都将变成礼物.所受的苦都能照亮未来迷茫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