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见于<国色天香>等通俗类书的<玉林春供状>与玉堂春故事的原型有很大关系.供状若是法院文书,则故事原型应另有发现;若是依据法律文书而改易姓名,故事原型只有正德年间礼部尚书王琼之子事才与之相合,现在公认的万历年间王三善事则不合;若是小说家言,玉堂春故事早在1587年就已经进入小说家的视野.玉林春故事与玉堂春故事最大的差别就是王生中第后早逝.没有果报显著、大团圆结局,是陈林春故事慢慢湮没而玉堂春故事大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鼓词和京剧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从唱本的源流、语言特色、艺术特色三方面对鼓词《玉堂春》与京剧《玉堂春》进行比较,以此来分析说明说唱艺术和戏曲表演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各自散发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由山西省歌剧舞剧院指挥家、作曲家张子龙先生根据蒲剧传统曲目《玉堂春》中经典唱段编合的混声合唱作品《女起解》登陆央视《歌声与微笑》后,作品引起社会合唱界的广泛关注,纷纷投书来函者不在少数,赞扬声中不乏求取作品者;而该作品的不断演出中出现要求返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在合唱演出里也算是少见。究其原委,结论只有一个:作品好听!日前,余有幸在山西运城市合唱协会成立之际,欣赏过运城市天籁之声合唱团首次试排的新编合唱作品《女起解》,可谓:先睹为快。虽是初排,但是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  相似文献   
4.
玉堂春》源于现实生活,后进入小说,再入戏剧。《玉堂春》剧目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民众社会心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民众心理的需要带动了其萌芽、形成、繁兴。《玉堂春》故事本身所具有的现实生活性、社会价值趋向性、大众心理满足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后世文人从其身上发展和衍生出各种故事题材的类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提出了红粉佳人文化的概念.玉堂春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并非纯属小说家杜撰.从明朝到当今,逐步形成的玉堂春文化,涉及到小说、戏剧、影视、说唱、监狱、旅游和工商等诸多文化领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红粉佳人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构成部分,具有雅俗共赏的文化特征,它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长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去山西省洪洞县旅游的人,有两个地方是必去的: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古大槐树遗址;二是戏剧《玉堂春》中主角原型苏二三的囚禁之地——“苏三监狱”。“苏三监狱”在洪洞县城内县衙(今县政府)西南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600多年了,它是我国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监狱,1959年被列为山西文物保护单位。那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苏三起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  相似文献   
7.
座儿     
电影《梅兰芳》里,福芝芳说的最到位的一句话是:"梅兰芳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他是座儿的。"说到位,并不是因为这是两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终极较量,而是一语道破了京剧演员要对"座儿"的尊重。2011年3月,一位花旦名角在上海演出全部《玉堂春》时,被观众轰下去重演了,原因是她没演《起解》一折。玉堂春,就是被我们唤作"苏三"  相似文献   
8.
汉文写的朝鲜小说《王庆龙传》就是唐代传奇《李娃传》的翻版小说。《王庆龙传》的故事情节虽然和唐代传奇《李娃传》相似,但是女主人公妓女玉丹形象上发生了差异。朝鲜汉文小说《王庆龙传》翻版的过程中受到了明代冯梦龙《玉堂春落难逢夫》的影响。但是,与《李娃传》和《玉堂春落难逢夫》相比,更加注重了《王庆龙传》中女主人公固守贞节的烈女形象。其原因是贯通朝鲜社会的儒教意识形态,因为朝鲜社会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就是为一个男人坚守贞节的女性。除了《王庆龙传》以外,朝鲜后期的韩文小说《月下仙传》也是《李娃传》的翻版作品。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也坚守贞节,被封为了贞烈夫人,也表现了朝鲜翻版小说的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