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辅导员》2011,(35):2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51年10月13日,其前身是太原重型机器厂职工子弟学校,2005年移交万柏林区政府管辖,更名为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培箐育英的沃土,梦想起飞的舞台早在1951年,学校就提出"要为新中国工人阶级的下一代提供最好的教育"。斗转星移,几经变化,学校在全国政协主席、原太重厂老厂长贾庆林同志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办"最好的教育"的信念和目标矢志  相似文献   
2.
棕索流泪 茅花界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将慈利与桑植两县南北自然分割,蜿蜒曲折的娄江在经过茅花界下时着意绕了一个大湾,形成一个大河套,成为龙状的深潭而得名龙潭湾,是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土家族聚居区.明《隆庆岳州府志》载日:“茅花界下土人不知甲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相似文献   
3.
—命——天命如何,不是人能左右古时候把人民按照四种职业来分。就是所谓四民,就是士农工商。这个士就是读书人,这个读书人是四民之首。可是这个读书人有时候很可怜,他的最大的出路就是考试,所以可以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这十年寒窗不但白天读书,晚上也不肯浪费时光,就等他  相似文献   
4.
沙州贞元四年陷蕃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宇 《家教指南》2007,(4):98-103
沙州陷蕃年代,诸说不一,各有其理,然而均属推论,悉难坐实.考北新0822号<毗尼心一卷>报恩寺僧离烦题记称:"唐贞元三年十月廿日造."既用唐朔纪年,知贞元三年十月廿日(公历787年12月4日)沙州尚属唐土;S.2729<吐蕃辰年三月五日算使论悉诺罗接谟勘牌子历>所署"辰年",诸家皆断为贞元四年戊辰,即公元788年.知是年三月五日(公元788年4月15日)沙州已属蕃朝.证之以P.4660李颛撰<李和尚写真赞>"敦煌沦陷,甲子云期"及P.2716<残诗>"可昔[惜]沙州好川愿[原],字[自]从破落六十年"之语,自沙州光复之大中二年(788)上推六十年,为贞元四年(788),则知贞元四年即沙州沦陷之年.上与北新0822号题记之"唐贞元三年"恰相衔接;下同S.2729"吐蕃辰年"之款年契合不二.沙州陷蕃之年由此可定论为贞元四年春.  相似文献   
5.
校庆等大型活动是高校形象展示与传播的特殊"场",本文在对西安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传播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展开理论分析,先微观梳理校庆月活动,根据活动数量、宣传安排、活动主题等剖析其传播特点;再对校庆宣传工作宏观把握,解读校庆整体的传播活动,并总结其传播效果、反思其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在晋名渊明字元亮,在宋名潜字渊明。他不书宋号,并非“忠晋”,而是对宋室的虚伪、窃夺不能认同。  相似文献   
7.
崭新的起点     
2009年在瑞雪纷飞中过去了,我们国家经历了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被国外媒体称为"绿色突围"。2010年在瑞雪纷飞中到来了,共和国走过了一个甲子,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8.
60年,一个甲子,于图书出版来说,需要回味的太多。中国图书界,常常把60年图书出版划分为文革前17年、文革十年和改革开放后30年。用"年代"来划分书的类型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崇武本漳州《排甲子》歌谣的解读与地方历史、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的方法,考察闽南方言歌谣的起源和大致产生年代,通过闽南系列"排甲子"传本的对照和比较,考察漳州《排甲子》在漳南地区的同中有异的变化,以及对泉州地区、台湾、新加坡等闽南语区"排""点"系列歌谣的影响、嬗变和衍化。  相似文献   
10.
熊燕 《今日科苑》2013,(12):18-21
2013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20日1时31分在昆明逝世,享年97岁。吴征镒与植物结缘一辈子。出生于1916年的他,幼年时期就对植物产生浓厚兴趣。他一生三下云南,最后定居云南。近一个甲子的岁月,他和草木相亲,与云南同行,用一个植物学家广博的胸襟和执着的坚守关注着云南,让云南的植物为天下所知,让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从云南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