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巴碉楼最初的原始形态产生于距今3500年左右,与中路罕额依遗址、石棺葬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中路罕额依遗址中的房屋F2、F4是碉楼最初的原始形态。碉楼是古代先民为自身安全需要修筑的防御性建筑。  相似文献   
2.
正永定河是流经石景山区的天然河流,原称无定河。金代、元代先后修筑土堤;明代在险段加筑石堤;清康熙三+七年(1698年)以方条石砌筑、河堤植柳来加固卢沟桥上游堤岸,将无定河改名永定河。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爱国将领冯玉祥派官兵疏浚河床整修危岸。新中国建立后,北京市对永定河河堤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加固整治工程。2010年以来逐步建成门城湖、莲石湖、宛平湖,形成水面150公顷、绿化120公顷,以水串景、水绿相间的绿色生态走廊,为发展永定河水岸经济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中,砌体常出现裂缝,这将直接影响房屋的安全和美观,本文就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给我一个岛     
<正>你知道吗?在那个夏天的海洋上,我多希望能够像她一样,拥有一个小小的岛。她的岛实在很小,小到每一个住在岛上的居民都不能不相识,不能不相知。船本来已经离开码头,已经准备驶往另一个更大的岛去了,但是,忽然之间,船头换了方向,又朝小岛驶了回去。我问她为什么?是出了什么事吗?她微微一笑,指着把舵的少年说:"不是啦,是他的哥哥有事找他。"码头上并没有什么人,只看见远远的山路上,有辆摩托  相似文献   
5.
藏东川西高原峡谷区,即“藏彝走廊”,是一条神奇的化沉积带。笔首次概括出这里的七大历史化特征,并首次以“母系化带”、“猪膘化带”、“牦牛化带”、“笃苯化带”、“重屋化带”、“石棺葬化带”、“藏缅语多元语言化带”为题,分别加以论述。提出:典籍所载“嫫母”为今白马人图腾和先母祖之一;第一个方相氏出于今白马人先民;峡谷一线民族崇拜的是同一个女神;“康”之新释;昆仑即是牦牛;习用猪膘的民族先民是农业的发明等等,对藏彝走廊的诸种历史化现象提出了新的看法和阐释。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地区毛石资源较丰富,过去建筑基础大多采用毛石砌筑,年使用量也非常大。毛石基础质量优劣严重影响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在多年的砌筑施工中,存在着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不稳定,施工中检查不严,不能按规范要求进行。主要问题有,满糟堆砌灌浆,内外不搭接,上下左右错开,砂浆强度低,有砂他,拉结石不标准且数量少等情况,致使基础开裂下沉和返工浪费时有发生,通过几年的施工和检查发现在质量问题上存在以下几种通病: (1)石材未经挑选,质量差,毛石中夹杂一些风化石,表面有污痕,形状发圆,有水锈等。(2)组砌方法不正确,如砌侧立石、夹心墙、砌桥石,无拉结石,灰缝过宽过窄,内外不搭彻,干垫石及摆放不稳等。(3)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不均匀,存在孔洞,干缝干垫石下空隙大,外侧缝无浆现象。(4)砌筑时轴线外移,断面尺寸偏差过大;分层砌筑高低相差过多,用小块石和砂浆  相似文献   
7.
嘉戎藏区地处川西高原东南部,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造就了这一区域奇特的石彻建筑。本文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建造技术三个方面对嘉戎藏区石彻建筑的特色做了分析,对寺庙、碉楼、民居等最具代表性的嘉戎藏区建筑的空间布局、造型特点、施工方法等作了介绍。由此得出结论:石砌建筑不仅体现嘉戎藏族高超的建筑技术,而且体现嘉戎藏族绚丽的建筑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一朵高原奇葩。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原材料、施工工艺上分析了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论述了石砌防护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泰山游记     
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久负盛名。古人赞它"万古此山先得日,擎天无雨赤生云。"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擎(qing)天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登山咆览,以示快慰。国庆长假,泰山脚下游人如织,我们一家三口,也加入到浩荡的队伍中。从岱宗坊沿着石砌的台阶向上攀登,依次是王母池、红门、万仙楼、中天门、对松亭,一路上山路蜿蜒,古木苍翠,松柏夹道,古朴典雅的古代建筑一个接着一个,建筑上及路两边的巨石上,刻有自先秦以来历代名人书法、诗词,所到之外,比比  相似文献   
10.
沈世豪 《教学随笔》2014,(11):45-47
闽西上杭,汀江之畔的山城,宁静、明丽。南门古城墙边窄窄的沿江路,小店如织。江上的木浮桥早已被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桥取代了,细看,江岸上低矮的老桥墩还在,经不起风雨剥蚀,已经变成苍黑色,是遗落在岁月深处不凋的标点吗?毛泽东当年住过的临江楼,倒是保留得很好。白墙,平顶,石砌藻饰的拱形廊檐,庄重,清雅,依然不减昔日"广福楼"纸栈的丰采。楼前,一棵百年大榕树,郁郁葱葱,撑起如云的华盖,日日夜夜,俯首奔腾不息的碧绿江水,是独自呢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