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应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的历史经验,立足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新世纪我们党面临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蒋经国随蒋介石逃退到台湾后,一直心系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并在他出任台湾“总统”后,曾派心腹秘密赴京,同祖国大陆的官员进行和谈,不料因其疾病突发而逝世,使其宿愿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八年级《历史》(北师大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由于涉及的史实多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历史教师该如何上好这一课呢?一、做好课前准备1.设计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基本史实;能够列举出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事例;能够说出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能够史论结合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4.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这是一般的常识。但是只凭历史事实就能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吗?显然不能。以前不久有关电视剧的施琅为例,施琅的身世与功业基本上都很清楚,没有什么疑点。先是海盗郑芝龙的部下,后来随郑归顺明王朝。清军南下后,随郑抗击清军。后来又随郑投降清朝。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施遂率部加入郑军。但后来因故与郑龃龉,又掉头投奔清军。结果在很长的时间里从传统的正统观念出发施琅一直是被看做变节者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在祖国统一的大义下,对施琅的评价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但如果说施琅是爱国将领就牵涉到爱什么国的问题,是爱他原来的大明国?还是后来的大清国?显然他起初是爱大明国的,后来却背叛了,转而爱大清国。因而以易代之际的忠君观点来看,无法说他是爱国将领,更不能说他是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5.
王琦  刘莲  郭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69-70,82
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台湾,历史上多灾多难:四百余年间与祖国大陆经历了数次性质不同的"分"与"合",综合来看,大致分为两个过程。纵观台海四百余年的分合史,探究台海分合规律,能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台海渊源,以及台海群众曾经对于统一的努力付出。对于当前更好地审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具有巨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如何避免这种分裂的再次出现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月热贴     
《网络传播》2007,(11):76-77
读着海外网友对党说的这些心里话,你会感到,这些话是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情感话语,其中的感人之处就在于,这些充满激情的心里话,表达了他们的共同心声,这些共同心声,尤其是那些集中的、响亮的犹如口号一样的心里话,如“共产党好!统一万岁!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希望国家繁荣昌盛期冀人民安居乐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共产党万岁……”这些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信赖、赞美和对祖国的无限爱戴,更是对祖国统一和国家富强的期盼和祝愿。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是中国国内革命战争的产物.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制定的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方针,集中体现了他们的智慧.探讨50多年来两岸关系战略互动的演变轨迹,对于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乌兰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了他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祖国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由此形成了他的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并付诸实践。他认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互动的因果关系,他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提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基础的思想,他指出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并要有全局和整体观念;他强调要分外珍视用血和汗凝成的各民族兄弟般的团结,首先提出了蒙古族和汉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十六字方针,认为干部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他指明要不断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对干部和群众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乌兰夫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思想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深刻又始终不渝,我们可以说乌兰夫60年的革命生涯就是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民族的解放、发展而奋斗的60年。  相似文献   
9.
从上表可知,本专题作为高考中分量稍轻的中国现代史的组成内容,历年考查内容较少。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如果考查材料解析题,也都是侧重于考查主干知识。常考知识点比较集中,比如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这个知识点考查的力度较大。一些选择题侧重考查人大与政协的区别,实际上涉及相关概念的辨析。学科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对所学知识的阐释能力。针对以上考查趋向,同学们首先要熟悉本专题的知识结构,有重点  相似文献   
10.
陈小丽 《教师》2014,(25):58-58
正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陷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主要与教学手段、模式、空间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研究教学创新的思路与措施,针对面临的困境进行有效突破,本文将在这方面作简要分析。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