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和程砚秋早年有师生之谊,并同列京剧"四大名旦",后却一度分道扬镳,其间恩恩怨怨,扑朔迷离,长期以来世人为之困惑不解,本文试图揭开这一段尘封的历史,还梅、程两位大师由异质对峙,却异曲同工,最终殊途同归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田一 《精武》2007,(1):51-51
1932年,在程砚秋赴欧洲各国考察戏曲音乐期间,曾被邀请到瑞士日内瓦世界大学去讲授过太极拳,亦曾被称为拳师。程砚秋年轻的时候就是个体育迷,尤其酷爱武术运动。他曾拜晚清著名拳师高紫云为师,学习刀术、棍术、剑术、拳术等许  相似文献   
4.
著名戏剧家齐如山有一句名言:“京剧演员到上海唱红了,才算真红.”梨园界还有一说:“北京成名,上海赚钱.”这说明上海这个南方的戏码头在京剧演员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北方的名角纷纷南下,伶界大王谭鑫培六下申城,梅兰芳1913年首次到沪,“唱红上海滩”.程砚秋也不例外,他18岁就闯荡上海,之后多次访沪,以至名满申城.他在七海很有人缘,用现在的话说,拥有大量的粉丝.上海对程砚秋来说,是一个福地,对他艺术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智勇 《四川教育》2015,(Z1):2+97-98
国家教育部近期下发文件要求: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着力于自身文化素养的充实与提升,进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感悟其博大和魅力,汲取其精华和营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为此,自新年起,本刊"壹家讲坛"栏目开辟"中华古典艺术鉴赏"专题版面,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不定期的宣讲、展示和品鉴,以配合这一精神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6.
烸铂 《档案天地》2014,(7):30-34
正尚小云,原名尚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生于1900年,后进入戏班学武生,师承孙怡云,又得益于王瑶卿,特色是字正腔圆,善于使用颤音。他的武功根底相当深厚,擅演刀马旦,艺术上有"尚派"之称。1957年陕西省戏曲学校成立,尚小云受聘担任艺术总  相似文献   
7.
大师在一般人眼里,应该是要讲些派头的,可梅兰芳大师从默默无闻,到后来成名,不仅不讲派头,而且为人非常谦恭. 时间回到上世纪20年代后期,"四大名旦"的局面形成:程砚秋唱腔如徇徇书生,戏迷多为知识界人;尚小云"铁嗓钢喉",追看他戏的以北京南城商贾最盛;荀慧生台风烂漫,生活气息浓郁,市民阶层如醉如痴.唯有梅兰芳,成派早早,反倒少了流派痕迹,使各阶层观众无不喜欢,都能从他的表演中找到合自己口味的某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民国年间马连良在北京称得上是与梅兰芳、程砚秋齐名的艺术大师一马连良,字温如,吲族人,1901年生于北京,从小家境清贫,其父马两闶以开茶馆维持生计:马连良从小天资聪颖,冈家境贫困,8岁时即投身梨同,先打杂,9岁时又到喜连成戏班学戏,其问马连良多次远下关东演出。喜连成戏班解体后,马连良又进富连成戏班继续学艺,师承萧长华等京华名伶,经十余年苦练,终成为马派创始人.  相似文献   
9.
当我跨过高高的门槛,走进院子时,时光仿佛倒流。一下子回到了50多年以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许多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的妩媚韵致,程砚秋的幽咽婉转,苟慧生的俏丽活泼,尚小云的刚劲洒脱,莫不自成一家。教学亦是如此,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对教学风格类型的把握,能使我们全面认识教学艺术的本质,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