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初探精神支柱的内涵、外延、方向性及英启示。重点研究精神支柱的方向性,即正、负向精神支柱。同时考察它们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的一个中阃过渡状态,即中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浅析太平天国的立国精神支柱--拜上帝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上帝教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洪秀全对西方基督教改造的结果。它对于动员和组织民众起来革命起了巨大作用,即“革命理论的外衣”。在天国政权建立后,作为“君主专制的光环”,拜上帝教并未有效地巩固天国的统治基础。但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看,太平天国运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立国精神支拄——拜上帝教,尽管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但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成为后人继往开来,走向胜利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邓小平理论指导意义的基本要点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旗帜、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三个方面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简言之,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能否走向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1,(Z1):100
武汉市硚口区长征小学始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武汉市唯一的以"长征"为校名的小学。50余载时光匆匆而过,从萌发积淀到复兴勃发,日积月累,形成了一种长征小学独有的长征校园文化。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也是长征小学师生走向辉煌的基石。学校通过开展"长征精神大家谈"活动,挖掘长征精神内涵,开发长征校本课程,引导队员们忆长征、学长征、做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璨若星河的文学艺术珍宝,翻开一页页光辉灿烂的篇章,既能看到感人的形象,优美的情景,又能感受到独特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尤其是选人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更是各个时代的经典之作。它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坚强的民族精神支柱。这种内在的思想活力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续范亭将军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高尚的道德典范。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是以范亭将军的光辉名字命名的,自1946年成立以来,学校就形成了用范亭将军精神教育人、激励人、培养人这一光荣传统和办学特色。进入新世纪,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继往开来,进一步确立了弘扬范亭精神,培育世纪英才的办学方向,决心让范亭精神成为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继续在全校师生中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2011,(24):56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大师与大楼,更需要大学精神。"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强调,大学精神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精神支柱,是指明前进方向的灯塔,是集聚广大师生和校友的磁石。大学精神要体现其基本内涵和终极目标,要具有普适  相似文献   
9.
请以心中的一片芳草地为题,写一篇作文。梦中,常出现那一片芳草萋萋的花园,那一片祥和而宁静的乐土。那就是我的伊甸园——家。小时候,总是很想快点长大,想快点离开那乌黑破碎的瓦片和腐旧的椽屋,那好不容易挤下  相似文献   
10.
范海玲 《职业圈》2007,(7X):118-119
“文道结合”已经成为语文界不再争论,不再疑问的人所共识的观点,而且老师们在教学中也努力实践之。据我所知,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能充分利用教材中那些极其丰富的“道”的材料去熏陶学生,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华民族赖于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老师们都能不遗余力去启迪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