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说中,秦始皇曾经下令挖掘孔坟,而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破坏孔子墓事件,发生在1966年。被红卫兵小将们捣毁的不仅仅是“孔家店”,更是中华文化的命脉。遭遇浩劫的孔子故里,在全国破四旧运动中损失最为惨重。  相似文献   
2.
绝无仅有:“文革”中被补戴“右派”帽子 1966年8月24日,梁漱溟旧居小铜井一号家门被怒气冲冲呼着“造反有理”口号的红卫兵一脚踹开,红卫兵冲了进来,勒令梁漱溟站到一边.开始了野蛮的抄家。梁漱溟的妻子上前去劝阻,大声说:“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立即被红卫兵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劈打,可怜的老妇哪有招架之功,只得抱着头转过身来任小将劈打,打得脊背出血浸透内衣,打过之后就是一番砸、烧、撕。接着,梁漱溟被拉出去参加一个斗争大会,罚跪于主席台上。等批斗完押回家来,满目凄凉,家中已是一番扫荡后的杂乱破碎,凡是值钱一点的木器多被砸碎,床也被捣了个稀巴烂,梁漱溟只得打地铺,基本生活用品被扫劫一空,更揪心的是,他的先曾祖父、先祖、先父三代历尽战火动荡都没有损坏的画轴册两大皮箱全被焚毁.自己的书籍、文稿、信件、笔砚、名章等,也全无了踪影。  相似文献   
3.
上山下乡     
烸铂 《档案天地》2012,(11):11-17,29
简而言之,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注重以深入的自我体验来回应时代与生活,反思“知青运动”及“知青”价值.在反思“知青运动”时,张承志对于“红卫兵”有着自觉的身份认同,以经验性的审美表达来肯定“知青运动”,注重“民粹主义”实践的价值生成.在反思“知青”价值时,张承志既能直面知青的苦难遭遇,又能侧重于揭示知青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5.
《现代视听》2012,(4):81
恐怕还没有一个数以千万计的庞大青年群体曾被历史赋予过如此众多的称谓——共和国同龄人、老三届、红卫兵、知青……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末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被冠以"知青"之名走向农村,与共和国一起蹉跎、奋进,  相似文献   
6.
江苏 《上海集邮》2005,(5):40-43
“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在全国范国内“大串联”,成千上万的串联涌向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当时韶山作为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人民公社,仅设有一个邮电支局。人们出于对毛泽东的敬祟,纷纷在邮电支局盖邮戳、寄信件、发电报,以表示到达韶山的激动。不但大量的邮电业务使这一支局的设施和人员应接不暇,而且似乎仅有“韶山”字样的邮戳已难以满足人们对毛泽东故乡的深情厚意。  相似文献   
7.
1966年,“文革”初期,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小将及革命师生”纷纷外出,进行所谓的“大串联”。受当时政治大潮的影响,我随两位同学、一位老师,一行4人拿着单位开出的“串联证明”,也加入到了“大串联”行列。前后历时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8.
杨生 《收藏》2006,(7):42-43
我的家乡湖南衡山县距白石老人的故乡湘潭县白石铺不过20公里,从小就听说过白石老人从一个雕花木匠、影像画师成长为一代艺术宗师的传奇故事,也曾耳闻目睹“四清”和“文革”中一些不懂艺术的乡村干部和红卫兵在抄家时将留在故乡的一些齐白石作品一次几张甚至几十张付之一炬的令人痛心的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9.
“红小兵”     
手捧《毛主席语录》的小姑娘,名叫王姝虹。这张照片摄于1966年。她当时三岁,是一名光荣的红小兵。1966年,文革开始。在中学和大学,红卫兵组织迅速蔓延开来。而在  相似文献   
10.
判决组实际上一切由红卫兵说了算。在清理古籍时,他们把古籍分为保留的、可留可不留的、准备销毁的三大类,在判决其他文物时也是这种分类法。但是分类的标准却不明确,有时只凭红卫兵一时的冲动和个人好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