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学时代,我最崇拜两位科学家,一位是英国的牛顿,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一位是俄国的门捷列夫,他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律。2014年是门捷列夫诞生180周年。早在1934年,苏联就发行了"化学家门捷列夫诞生10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图1—4),共两种图案,一是门捷列夫肖像,另一是圣彼得堡的门捷列夫塑像,背景都是元素周期表。这也是全世界第一套门捷列夫纪念邮票。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门捷列夫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众文化所持的立场是任何一位大众文化研究论者理论分析的第一起点,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从平民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研究立场出发,凸显大众的主动性、抵抗性,将大众文化文本视为“大众生产式文本”,重视“符号生产力”,强调大众从文化消费中获得的“快感”、“意义”,挖掘大众文化运作中的权力抵抗因素,是对以往大众文化研究中的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密立根利用带电小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电荷的量值,奠定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实验原理是利用小油滴在重力、浮力、粘滞阻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速率及小油滴重力、浮力、粘滞阻力和电场力作用下竖直向上的速率而求出小油滴带电量,从而推出电子电量.在计算中利用Sktose定律及一般情况下的修正,计算半径时用了循环迭代法.本文谨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作有关简介.  相似文献   
4.
胡易容 《新闻界》2023,(2):13-22+31
约翰·费斯克曾将传播学研究归纳为两大阵营,分别是将传播视为讯息传递的“过程学派”和将传播视为“意义的生产和交换”的“符号学派”,而后者贯穿了费斯克毕生的研究经历。在当今信息爆炸和意义迷失的新媒体语境下,“意义论”的价值更为凸显。本文沿着费斯克聚焦“意义交换”的路径,结合我国对“传播”这一术语的引介史,重勘了“传播”的基本概念与成立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传播意义实现的三个基础层次“媒介、信息与符号”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5.
斯摩凌斯克会战是苏德战争初期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会战.斯摩凌斯克会战后,苏德两军在战场态势、战略目标、战术使用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德军在战略目标上产生摇摆,战术目标被迫缩小,士气逐渐低落:而苏军则吸取了开战以后的教训,转变战略、战术思想,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他(马克斯维尔·珀金斯)希望成为一个蹲在大将军肩头的小矮子,建议他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而自己却不引起他人的注意。——《天才的编辑》一说起马克斯韦尔.珀金斯(Maxwell Perkins,1884~1947)这个名字,现在的许多业内资深人士并不陌生。1910~1947年,他一直担任美国斯克里布纳书局  相似文献   
7.
约翰·费斯克是文化研究的重要人物,他提出了积极乐观的大众文化思想,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论,其中不乏误读。本文试图对这一思想作一述评,从下面三个方面说明费斯克这一思想的逻辑:大众文化只能存在于体制之中、宰制与反宰制同在的大众文化、“两种经济理论”——大众的创造空间,以期纠正误读,并为费斯克的理论作一简单辩护。  相似文献   
8.
9.
在当代电视文本研究领域,约翰·费斯克是一位重要学者。他用分析文学作品的符号学、结构主义等理论来阐述通俗的电视,并提出电视文本是"生产者式文本",具有开放、多义、互文等特征。在我国电视研究日趋多元复杂的今天,解读和剖析费斯克电视文本理论,既有助于推进电视研究的发展,也对媒介文化理论的建构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殷琦 《新闻界》2008,(5):44-46
约翰·费斯克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理论家与实践家,也是西方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著述的《电视文化》可以说是他思想的一个总结,且集中阐释了他对电视观众的理解。费斯克认为,电视文本的开放产生了多义性,为观众的积极阅读提供了条件。电视观众是积极的,而不是单质的被动接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