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世友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5):70-75,112
清朝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经营政策和措施,突出体现的是坚持“稳定第一”的治边传统,封建国家除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各朝通行的平叛统疆、区划调整和驿道整修等常规性方略外,还采取有针对土地侵权给予及时匡正和针对骄横土司进行集中改流的修正性策略。中央王朝通过一系列的常规加修正的经略政策,不仅实现了边疆一统的预期效果,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2.
《鄱阳集》的作者洪皓是南宋一名杰出的爱国者和文学家,他字光弼,鄱阳(今江西乐平)人。出生于哲宗元三年(1088),“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宋史·洪皓传》)。徽宗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先后出任海宁县主簿、摄令事、秀州司录等职。在海宁,他下令按财力纳绢,使富户纳绢增加,而贫弱人家则得到减免;在秀州,他清仓赈济灾民,又甘冒“违制”之罪,毅然截留路经此地的浙东纲米,“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宋史·洪皓传》),在金兵进犯、许多高官都望风而逃、避之惟恐不及之时接受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  相似文献   
3.
提到吴大泄的名字,相当一部分人对其有印象:江苏吴县人,清代金石学家,在古文字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多种著述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作为学者,吴大泄已有相当之名气,后从政。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这块土地的历史积淀过于厚重,其所承担的历史担当也是沉重的,这里有丝路古道的重重辙痕,有汉长城烽燧的弥久记忆,也有敦煌石窟惊人的历史画卷和藏经洞宝藏巨大的历史诱惑。汉唐时期,河西走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的河西走廊,仍然是亚欧陆路交通的重要通道,至于她所蕴藏着的深厚历史启迪和文化魅力,更是不容忽视。《河西走廊》纪录片,以大视觉的语言试图唤起人们对这块土地的追寻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乾隆时期,基于亚欧大陆的。心脏”——帕米尔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清代前期西北边疆战乱不断、沙俄插手西北地区事务等原因,清王朝对帕米尔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了强有力的经略,政治上。因俗设官”,经济上兴屯田、订赋税、改币制,文化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些措施均是乾隆帝。因俗治边”统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当时的祖国统一、边疆建设、民族融合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史昭事辑     
史昭总领一方行政与军事三十五年,保塞抚番,维护西陲安宁,并注重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其施政政策多有首创,为明初西北地区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隋炀帝三次派人入海,到达台湾(时称流求)进行“抚慰”、“慰谕”,前后历时六七年之久,说明隋朝很重视台湾,且有长期经营台湾的打算。但是第三次行动后不久,隋朝国内环境恶化,隋朝力量被迫从台湾退回,从而中断了对台湾的经略。虽然如此,隋朝这些活动延续了三国时期吴国对台湾的经略,加深了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之后宋、元在澎湖明确治权,并以澎湖遥制台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文献史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秦汉两朝在乌江流域的郡县设置情况,并对乌江流域的经略和治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杜吉 《新闻世界》2005,(8):54-55
宋慈的传奇生涯 宋慈,字惠父,福建建阳人。据南宋学家、宋慈挚友刘克庄所撰《宋经略墓志铭》记载,宋慈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卒于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享年六十四岁。(其他献也有一些史学家将宋慈的生卒年确定为公元1186—1249年。)其父宋巩,曾任广州节度推官。而宋惩唐五代藩镇之祸,节度使一职已为虚衔,权力大为削弱。节度推官虽非要职,却在节度使幕府掌管刑狱。父亲的这个职务和家庭刑名之学的传统。或许对宋慈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某些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47年5月,中央军委向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和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下达“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命令,要求刘邓大举进击中原,直捣大别山.并分出陈赓、谢富治兵团渡河南下豫西,开辟豫陕鄂根据地: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地区待机歼敌、三路大军形成“品”字形阵势,经略中原。刘邓大军于6月底自豫北强渡黄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