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3748篇
科学研究   430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233篇
综合类   145篇
文化理论   54篇
信息传播   5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728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享冬钓     
冬钓虽有丝丝寒意,却也充满了别味。我和钓友老费如约而至在吴兴区潜山港河边.那是离我们小区不远处的一条自然水域,河水经治理后水质清澈,每隔数十米筑有圆形的景观草垛.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中期由著名的中国边疆史地学家何秋清考证发人曾定居吉林省辉发河流域以来,近人陈汉章等相继研究并著文认同,郭沫若等则以发人即貊人或秽人而否定了发人的存在。其研究成果散见于《王会篇笺释》、《周书后案》、《管子集校》等书中。国外也有同样的分歧意见。拙文将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略抒己见,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徐复观以"心的文化"立论来疏解中国文化,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生命意旨,因而,他消解"心"的形而上倾向,进行"形而中学"的意蕴阐释.  相似文献   
4.
直拍进攻型打法曾经是我国乒坛的主流打法,由于缺乏创新,在近10多年一直不太景气.但是,直拍进攻型打法有其特定的优势,具有很强的抗争能力,只要创新技术、加强实力,就能登上世界乒坛的最高峰;诚然,它自身的确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加上11分赛制和无遮挡发球的实行,必定会给这种打法带来一些影响(正负双方面).因此,在新形势下对直拍进攻型打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剖析和探讨,成为我国乒坛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直拍进攻型打法选手的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走访乒乓界权威人士和有关专家,对新规则带来的一些问题和该打法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拍进攻型打法的技术水平提供科学理论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关注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催生下的一道亮丽的课堂新景观。然而,面对生成,我们老师的认识程度和处理方式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对生成分热衷与宠幸,不加辨析,拿来即用,随意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有的则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沿着原来的思路教学。这种热处理或冷处理,非但不能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导致本文失落或主体失衡,  相似文献   
6.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中华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蕴涵闪光的史家精神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历来为世人所称颂。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六中说:“古人作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课本对“参”的解释是:“参,验、检查。”这一注释值得商榷。《辞源》:“参(san),通‘三’。《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  相似文献   
8.
9.
金圣叹继承发展了传统诗论中的“缘情说”,以“诚然”“同然”叠合统一的“共感”作为中介和指归。在更纯粹的美感和心理学层面上,对诗歌创作和接收的过程、规律以及一些重要现象如“灵感”、“移情”等,进行了微观的分析研究,并相应地在批评实践中建立了读者、作品、诗人三者跳脱时空距离的动态逆演链条,从而扬弃了偏重于把诗歌当作孤立、封闭的意象世界而进行整体感知和静态审美的传统方式,而且为“诗缘情”提供了更有科学意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