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美国不仅重视利用大众传播塑造美国形象,推销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还积极设立并赞助多种面向其他国家精英人群的交流和培训项目,以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方式传播美国文化,增进项目参与者对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培养项目参与者对美国的好感。据美国政府最新的统计数据①,2011年由美国政府赞助的交流和培训项目总共有223个,涉及305万多人,美国政府在这些项  相似文献   
2.
继终止对朝鲜适用《敌国贸易法案》之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10月11日宣布,由于美国和朝鲜在朝鲜核设施验证问题上达成协议,美国决定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除名。朝鲜外务省发言人12日作出回应称:朝鲜对此表示欢迎。朝鲜将继续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并允许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在宁边继续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1894年12月1日,美国著名杂志《哈泼斯周刊》(Harper’s Weekly)发表记者拉尔夫(Julian Ralph)的长篇报道《美国在华的袖手旁观》(American Helplessness in China)。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巨大震动,《纽约时报》等主流报纸也纷纷转载。这篇文章尖锐地攻击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软弱,起因就是美国政府居然将跑入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寻求避难的两名日本间谍交给了中国政府。文章详细地描写了这两名日本间谍被移交给中国政府后受到的非人折磨:中国人将这两名日本青年带到南京,在那里他们遭受了两天……有的说是三天的酷刑。他们在日本人的手腕上绑上铁链,再拿烧开的水不断浇在铁链上,直到铁链嵌进了骨头。他们钳压日本人的舌头。在种种  相似文献   
4.
《出国与就业》2008,(9):22-22
美国国务院于8月13日公布了9月份的职业移民排期:中国内地出生的申请人:第一类优先继续有名额;第二类优先排期比上个月小幅前进了两个月的时间,达到2006年8月1日。由于本年度的第三类优先名额上个月已经全部用完,第三优先排期在10月1日下一年度的移民名额开始使用之前是没有名额的。职业移民分为三类优先,一类是杰出人才;二类是需要硕士学位或者学士学位加五年工作经验;三类优先  相似文献   
5.
6.
10月15日上午,驻华美国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史雯珊(Susan Stevenson)来到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学生们作了主题为中国国庆报道:境内外媒体对比(China's National Day:A View from Inside and Out)的演讲。史雯珊女士比较了《环球时报》英文版、《中国日报》、香港《南华早报》、《今日美国》(美国)、《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美联社、《金融时报》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20日,美国《华盛顿时报》(The Washington Times)报道说,保存在美国国务院网络资料库中的美国总统竞选人奥巴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价值观传播方面,美国新闻署最得力的"干将"是"美国之音"。美国之音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2年),隶属于战时新闻局,主要负责对法西斯控制的国家与地区宣传盟军的政策和战绩。1945年改由美国国务院管辖,宣传推介美国的民主政治理念、价值观及生活方式。进入冷战时期,其广播对象变成了苏联、古巴和中国,1953年后划归美国新闻署,并根据艾森豪威尔的指示,将主要任务锁定"利用广大的无线广播网与共产主义作斗争"上,对象则是"铁幕和竹幕背后的国家"。为了更有效地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战,美国对盟国的广播大规模减少,到1955年除了全球英语广播外,完全取消了对西欧各种语言的广播,其意识形态倾向和价值观传播色彩也变得越发浓烈起来。  相似文献   
9.
日历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17日下午,本刊记者参加了美国国务院负责教育与文化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高莉·艾莫利女士在美国驻华使馆就关于中美签署《关于本科生暑期交流项目的谅解备忘录》的新闻发布会。小编将圆桌会议的所见所闻在本文中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为有志于赴美留学或对美国文化交流感兴趣的同学们提供来自官方的第一手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