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走访法、问卷法、实验法和心理测试等方法,初步构建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积极自我暗示语体系,即赛前、赛中和赛后积极自我暗示语共计25条,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从整体来讲,使用积极自我暗示语对改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比赛情景的认知水平是有效的,并且效果有性别差异,有角色重要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心理暗示法 选择训练方法应以学生乐意接受,不抵触,愿意练为前提。要变“要我练”的被动地位为“我要练”的主动地位。包括教师暗示,学生自我暗示。 教师暗示分为:目标暗示,激励暗示。 目标暗示是教师把800米训练的目的、作用告诉学生(可举例)。如磨炼你的意志,使你成为一个勇敢者,为你中考以及将来,走向成功…… 激励暗示是教师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如:800米你肯定跑得好,你的学习劲头,身材条件证明一定能跑第一,除非你自己不想跑好……训练成绩有进步,就应多多表扬,多用“天才”、“聪…  相似文献   
3.
同学都少年     
正接到写"同学"的主题通知时,我立刻想到的故事的主角,不是她的闺蜜或他的基友,而是我们共同的夏教主。我在脑海里搜索了很长时间,仍是想不起夏教主的全名—当然,他姓夏无疑。更富戏剧意味的是,夏教主是实至名归的夏教主—"吓"教主。此刻回望过去,从格局上来讲,十年前的夏同学就穿越般地站在了潮流的前沿:留着乌黑的西瓜头,习惯低头走路并且不走直线,整个人散发着欧美颓废范儿。  相似文献   
4.
叶特生 《成才之路》2011,(17):100-I0017
靠自己的嘴巴,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是自我暗示的力量,就存在于一念之间。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谈话去了解一个人的心态。你不妨录下自己一些平时的话语,留意平常很易忽略的口头语和语气,原来我的话,那么粗鲁可憎。  相似文献   
5.
自我教育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鸿斌 《中国德育》2005,(7):71-71,54
一、志向激励法。志向是关于做什么事、当什么人的有进步意义的意图和决心。志向处于人的心理结构的最高层次。古人云:“有志者事竞成”。因此要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把自己的志向与祖国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起自我教育的动机和愿望。  相似文献   
6.
成长不烦恼     
在中学阶段,同学们都陆续进入身心发展的第二高峰——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同学们会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困惑,例如追求理想但又容易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勇于探索但遇到挫折容易失去信心,悲观失望;热情高涨但容易失去控制,情绪波动较大等,正确处理好这些心理矛盾和困惑,是我们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和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关键。那么如何克服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呢?  相似文献   
7.
主要通过分析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进而提出几种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训练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日益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明确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目的、内容,并进行恰当的安排,能够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有较大提高,班级绩效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沈杰 《中国考试》2004,(5):2-52
高考将至.如何调整心态.集中精力投入复习,以最佳状态走进考场.是每个考生关心的问题。可往往由于精神紧张.一些考生容易出现考前失眠,致使白天复习时头脑不清、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事实上.考前失眠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要克服它的不良影响并不难.  相似文献   
10.
肇文 《初中生》2011,(13):38-39
"碟仙"游戏不少同学偷偷玩过吧,若告诉你,它有科学性,恐怕同学们未必相信。其实,"碟仙"游戏和著名的杰布里埃尔振子实验一样,是基于自我暗示的心理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