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氓》与鲁迅的小说《伤逝》都是对爱情婚姻悲剧的吟唱。文章从这两部不同体裁的作品中探求出产生悲剧的相似背景——新旧道德的转型期,同时阐述了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2.
金末文坛领袖元好问的诗词中,有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而殉情的同情和对封建家长横加阻拦导致婚姻悲剧的谴责;有对女子自主择婚而因男方爽约、家长催迫而死的怜惜.这些人文理念与《董西厢》对应,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藩篱,在反封建礼教方面达到前代未有的高度,展示出金末胡汉文化交流的时代风貌.在男女同处于悲惨境地时,元好问把同情的天秤向女方倾斜,这也与契丹、女真的民俗风尚有关.  相似文献   
3.
"摇马郎"是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习俗,清代及民国时期贵州地方文献记载颇多。"摇马郎"活动在时间、地点、人员、过程、行为、互助、回避及结果诸方面均应遵循相关规则。"摇马郎"习俗只是一种相对自由的婚恋活动,原因有三:其一是婚姻制度的限制;其二是双方家族的干预;其三是经济能力的困扰。贵州苗族青年男女参加的"摇马郎"活动,不仅是正常的社交和情感的渲泄,而且更是对包办婚姻的反叛,并藉此实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摇马郎"名称逐渐被"游方"所取代,这既有道义上的原因,也有语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描写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涓生和子君由自由恋爱而结合,但一年后又分离,子君忧郁而死,涓生也懊悔不已,可以说是一部悲剧。尤其是鲁迅先生在《伤逝》中塑造的子君形象,以其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在文学史上获得经久不衰的魅力。子君如此短暂的一生,孤独的悲剧结局,散发出的光芒却促人深省。  相似文献   
5.
纪仁 《家长》2008,(4):44-46
我与妻相识于1970年秋。虽然是先"自由恋爱"后结婚,但也只能说是没人强迫、拉郎配而已,没有一次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自由恋爱"经历。当时那个年月,哪里有"谈"恋爱的一方净土?那种"小  相似文献   
6.
古典爱情的现代演绎:《伤逝》与《莺莺传》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伤逝》的故事情节,大胆借鉴了《莺莺传》的叙事模式,并将现代青年的“恋爱自由”,纳入到传统“私奔”现象去加以思考,进而深刻表达了鲁迅对现代思想启蒙的困惑与绝望。  相似文献   
7.
《小二黑结婚》的主旨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定格在对自由恋爱与民主政权的礼赞,这显然是政治社会学思维定势解读所致。倘若我们从现代女性主义批评视域切入,小说在颠覆和解构“母亲神话”的同时,又建构与完形了“母亲”和人性。  相似文献   
8.
一对夫妻找我评理——妻子控诉丈夫下班不立即回家,经常以加班为借口和办公室同事吃吃喝喝,偶尔早回来也是钻进房间打游戏,周六周日还要贡献给双方的父母,总之不够"二人世界";丈夫则认为自己非常模范,不仅没有搞婚外恋,而且去丈母娘家还义务劳动,至于妻子所控诉的诸如  相似文献   
9.
王传涛 《教育》2012,(14):5
近日,有学者建言如何追求理想大学。首先要给大学教授建立底线,教授不能跟学生抢女朋友,不能辱骂学生。其次,不能量化考核教师学术,作品求精不求多。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教授摆脱"不教不授"恶名与"叫兽"骂名  相似文献   
10.
宋新华 《教育》2013,(2):11-11
郑州一家幼儿园举行的一场隆重的“集体婚礼”,不是这里的老师们结婚,而是这里的100多名孩子“结婚”。婚礼有主婚人,孩子们穿着礼服互相承诺,小“新郎”要给小“新娘”戴戒指,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在婚礼现场见证。 礼服婚纱加身、牵手鱼贯入场、彼此交换戒指、亲 吻倾诉爱意……如此场景,乍看恍若置身喜宴或教堂, 细瞧竟然发生在河南郑州的一家幼儿园:证婚的是老师, 观礼的是家长,主角是一群牙齿还没换完的半大孩童。 据报道,参加这场“集体婚礼”的100多个孩子,全部 是“自由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