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罗雪挥 《中国新闻周刊》2005,(13):i012-i013
优秀的城市建筑,是沉着、有品味的建筑,而细节上的处理,是一个楼盘的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走进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认同教育,走访教师,他们会振振有词:只有认同,才能高分,认同,不出叉子,求异,会出乱子。可以想见,以这样的理念教出来的学生,可能高分,但绝不会高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教,就会出现人没主见,理在权威了。这样的教学,憋瞎哥白尼,屈死布鲁诺也就再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前身为苏州振华女中,迄今已有103年历史。苏十中集名园、名人、名校于一身,校址原为清朝时的苏州织造署,一代文学大师曹雪芹曾在此居住;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师母——王谢长达曾在此办学,筚路蓝缕;当时中国社会的一批精英,如张一麐、蔡元培、章太炎、李根源、周怡春、竺可桢、陶行知、沈宗瀚、俞庆棠、孟宪承先后担  相似文献   
5.
颜冬 《兰台世界》2016,(1):139-14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而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元末明初具有特殊的时代风水,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因为元代废除科举,这就导致很多文人寄情山水园林。这就形成元末特殊的政治环境,导致苏州园林在繁荣中被破坏,在曲折中求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趣。对于元末明初苏州园林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也为促进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学的深入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我喜欢苏州,原因之一,大约是由于苏州有令人留连忘返的园林之胜吧。提到苏州园林,自然就会想到拙政园。对我来说,尤其如此,因为4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苏州,第一个见到的苏州园林便是拙政园。那时,游园的人比较少,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你和它从容相对。信步所至,常会使你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部分篇目历经教材的多次改版却仍然保留了下来,因为这些篇目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是课文中的精品、经典。如苏教版的《背影》《苏州园林》《岳阳楼记》等等。面对这些传统的经典篇目,很多教师的思维已经有了定式,他们往往以自己的习惯思维来设计教学,以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左右解读,不能或不愿通过对文本的再度解读,发现熟悉中的“陌生”因素,设计“陌生”问题,引导学生步入创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1,(12):I0014-I0017
陈金根坦言,苏州园林大多采用太湖叠山石来点景,以瘦、皱、漏、透为特色的太湖石和粉墙黛瓦的厅台楼阁,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品格,但他却想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邮》2005,(4):6-6
1、第24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在昆明揭晓,《毛泽东同志诞生110周年》获最佳邮票兼专家奖,《百合花》和(《苏州园林——网师园》分获优秀邮票(1)和(2),《庚辰年》获第二轮生肖邮票奖,《图书艺术》获最佳印刷奖,《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获特别奖(5.30)。在参评中抽取幸运10名,免费参加新加坡世界邮展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刘洋 《考试周刊》2011,(77):41-42
黎锦熙作为我国现代语文教学法的奠基人之一.其对口语教学的贡献可谓卓越。他提出的“口耳之学”是其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之一,对今天的口语交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黎氏所谓的“口耳之学”即为听说训练,然而在日益强调听、说训练重要性的今天,口语交际教学中却仍存在着重读轻听、重抒情轻说理的现象,而说明文更是在口语教学中被忽视。作者在黎锦熙“口耳之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苏州园林》的教学案例来设计说明文的“口耳之学”,以达到在说明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一箭双雕”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