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朝贡贸易体系。隆庆元年,漳州月港的开放标志着朝贡贸易体系解体,朝贡贸易也随着衰败,其解体的经济原因主要是贡品对国内经济发展价值不大;朝贡贸易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朝贡贸易程序复杂费用高,使明政府在贸易中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
"西风已走洞庭波,麻豆庄中柚子多.往岁文宗若东渡,内园应不数平和."这是清代福建巡抚王凯泰咏台湾特产麻豆文旦柚的诗."麻豆"即今台湾台南县安定乡麻庄,"文宗"指的是清代咸丰皇帝,"平和"指盛产文旦柚的福建省平和县.清代咸丰皇帝嗜爱平和县文旦柚,认为这是天下最佳的柚子."文旦"一名出自闽南一个姓文的演戏花旦,她把名优柚苗从古代岭南引植闽南,因以得名.文旦柚粒大、皮薄、肉白、汁多,酸甜适口,历代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成为闽南著名水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12,(44):92-93
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犹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清·药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相似文献   
4.
历代皇帝端坐深宫,各地都有人源源不断地送礼品过来。这些礼品有一个专用名词:贡品。皇帝享受多了,什么样的贡品能够让他老人家高兴呢?这让各地大小官员伤透了脑筋。在湖南道州(今道县),曾有一种奇特的贡品。奇就奇在它既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种"人",一种"小矮人"。这要追溯到隋炀帝时代。隋炀  相似文献   
5.
根据文献记载,武都紫泥是专供皇帝使用的特殊贡品,古代以紫色为贵,紫泥成为皇帝玺书简策的专用封泥,故皇帝诏书又有紫泥、紫诏、紫书等别名.除紫泥外,历代陇南贡品很多,大体为自然资源和手工业产品两大类.考察历史上陇南贡品的演变,有助于目前对当地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王馨英 《天中学刊》2012,27(5):90-93
土贡制度在唐代已经相对完备,土贡物品本身所蕴含的性质及唐政府对土贡数量的规定更能体现出唐代土贡所代表的象征性意义。唐前期土贡物品是由专门的朝集使负责运送至京师的,后期则多由宦官或专使负责。在唐代,土贡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保管,保管的办法也十分严谨。至唐中后期,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土贡制度逐渐成为当地贡户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吴越 《兰台内外》2013,(1):18-19
贡品多寡与皇帝的生活质量乾隆四十一年初,66岁的皇帝第四次南巡山东。对于孔孟之乡,皇帝似乎有着特殊的兴趣,一生11次光临,5次是专门来访。与前几次南巡明显不同,这一次,沿途前来接驾的王公大臣特别多:以前只是河北、山东的地方大员到来,而这一次附近的蒙古王公,几处盐政、织造,甚至远在湖广、四川、广东的封疆大吏也来了。  相似文献   
8.
从马戛尔尼送礼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勋爵出使中国,是两大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接触。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使中英双方摩擦不断。中英双方的分歧在于出访目的、礼品的定位和最后的礼仪之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东方弧 《高中生》2010,(3):54-54
历朝历代皇帝端坐深宫,全国各地都有人源源不断地送礼品过来。送给皇帝的礼品有一个专用名词——贡品。往冠冕堂皇方面说,贡品是各地最有特色的物品(相当于今天说的“土特产”),好让皇帝品尝各地口味,检阅各种艺术成果;往实质上说,贡品是各地官员巴结皇帝的重要物品。皇帝享受多了,什么样的贡品能够让他老人家高兴呢?各地大小官员为选择贡船真是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10.
贡茶 紫阳茶     
紫阳县境内由于北有秦岭和凤凰山两道屏障阻隔西北寒流,南有任河天然水气通道输送西南暖湿气流,形成降雨充沛、气温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为茶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